怎样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围棋水平?

我是一个围棋初学者

  如何迅速有效提升棋力? To 级位棋友:
  一般的看法是多下,多看,多想。不过如果要「迅速有效的」提升棋力,我的看法是:

  1.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2. 均衡发展各种技术。
  2. 多下,多想,多检讨。

  不懂征子的人你不会教他引征吧?倒扑都还不会怎能理解倒脱靴?官子大小分不清,不会先学形势判断吧!

  小林光一的木桶理论,告诉大家水位高度决定在木桶最短的木条。你的棋力也由你最弱的一环来决定。
  如果你定石初段强,死活八级弱。你的综合棋力大概很难超过七级。

  所以,买本棋力测验的书籍来了解自己从布局到收官的技术落在那个层次,然后找最弱的部分来加强研究,应用在实战上。这样就能事倍功半的提升棋力。

  下棋除了过瘾之外,也要多检讨。自我检讨很重要,想想看为什麼自己会犯下低级错误,该如何避免呢?显然这不需要高手来指点。当然,找人指点绝对是更快的办法,君不见那些小朋友,每个都好几段?
  http://www.yigo.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4&forum=1&post_id=3341&PHPSESSID=64700ca387e2662dc0c708937f1c8853

  下自己的围棋
  近日来,把吴清源全集从1926-1934年的棋谱粗略打了一遍。这段时间大约是吴氏从中国到日本一直到五段的棋谱。1934年升到5段后,吴开始试验新布局,那时候的棋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如果看的仔细一点即使吴在1929-1933年执黑以秀策流为主体,在升段赛中执黑几乎所向无敌,一度全年胜率高达95%,在时事新报擂台赛中18连胜的时候,吴的小目布局
  仍有很多奇怪的招法,甚至有的在教科书中明显的写着这是骗招云云。到了新布局试验阶段,吴的棋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明显有些现在认为不妥。这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到底应该怎样下围棋。记得当初曾经阅读过吴清源名局精解的2,3册仔细阅读了八局,招法井然,构思精巧。自认对于我的布局功力有很大提高,直到现在我也觉得受益匪浅,
  纯论布局当有4段实力。再早一点大约是初中的时候吧,看过小林光一先生的不用定式制胜法,也看过吴清源的定式的选择,都一再强调不可拘泥定式,背定式棋力下降两子等等,更有藤泽秀行所谓根本不懂定式云云。无人指导的情况下,陷入了一个误区,不屑于研究定式,仅仅知道一些非常基本的定式,约20个左右。现在回顾,不仅为如此教育方式痛恨不已, 实在是误人子弟。
  说了这么多,该进入正题,看了吴氏棋谱,和其后期棋谱完全不同,这让我我开始回顾自己的棋。自认布局功力不错,又不屑于定式,自认死活问题对局时候慢慢算总可以算清楚,在当初这些错误概念下,经常输给力量大的棋手。这其中自有其原因道理。反省的结果就是应该下自己的围棋。

  下自己的围棋-2

  先说说布局,学习了吴的以速度为基础的布局构思,又看了林海峰的布局大全,看着杂志上高手的棋谱有板有眼和自己猜测的差不多嘛,即使什么前五十手天下无敌的藤泽下出来的也估计个八九不离十啊。可是真的和同学下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别人根本不那么下,是的,你说对方布局不好,那样下缓,那样下薄,如何如何头头是道。可是布局结束后呢?或者干脆就是布局还没结束,对方就打入,就侵消了,如此等等。然后就茫然不知所措了。模仿高手的布局和自己的中盘嫁接 在一起真是不伦不类漏洞百出。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当模仿高手布局的时候是否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下,是的我们都知道为什么要立二拆三, 为什么立三拆四,不应该让对方两翼张开,三三位置低不利于模样,等等等等简单布局原理。可是那么为什么有时候要立二拆二呢? 没有两翼张开,但是对方以无忧角为背景拆到一边后,如何走呢?
  打入?那么打入后怎么走呢?是的,以无忧角,单关角为背景的拆边后的打入,侵消都有典型例子讲解,可是对方走出一个没看到过的呢? 对方变化一下次序呢?把所有应对都背下来是不现实的,否则计算机早就达到高段水平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个关键就是当我们模仿下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走,有人会说我知道阿,这里厚这里薄,所以只能拆到这个位置,这是极限了。没错,可能高手走出来的和你也一样。但是问题是内涵有很大不同。这里我想先做一个界定,所谓职业棋手可以看作对于局部变化在不限制 时间的情况下都可以计算清楚,业余棋手则不能做到。好了,那么然后 再来谈前面的问题。如果你碰到的对手就是不遵循你所谓的棋理,就是拆到你边上,你怎么办?如何追究,你说对方靠近厚棋我可以攻击得利等等,可是真的展开战斗,搅作一团业余棋手力量高下就显现出来这时候什么都顾不得了。往往有些子认为遵循棋理下棋的就输了。其实,这和佛家的一个情况很象,叫做“倒因为果”。就是说,学习佛学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当初悟到了性空缘起的道理成佛,这也是一切佛学理论的根本,就像某个公理体系中的公理。可是问题来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没有大家都成佛呢?荒谬么。原因在于,当初释迦牟尼当初是试验了很多条路,做了很多的功夫,最后逼到绝路,才突然想通这个道理,是有实际修行实证到这个道理的。后来的人,如果不亲身实践整个过程,拿着最后的结论大喊什么性空缘起,这不是骗自己么? 下棋也类似,你拿着高手的结论来下,对方不那么下了,最后输了,大喊什么你这手棋不好,不应该这样下之类的,这不是倒因为果么?高手的结论基于他们的实践基础和对围棋的理解,然后得出结论,你没有经过这个实践的经过,往往就会因为力量不足,方向错误,应对不妥
  最后失败,这就是不下自己的围棋的弊病,往往某些人最后还要指责对方应该如何下,真是有趣啊。

  下自己的围棋-3

  再来说定式,我一度愚蠢的盲目抛弃定式,这里也忽略了一个问题,所谓不懂定式的大师开始也是学习过定式然后才放弃的。所谓活用定式也是知道了各种变化选择最符合当前局面的一手。所谓忘记定式,则是因为已经把握了围棋的一些更基本的道理,不需要从定式中选择,而是根据场合走出最符合局面的变化,当然可能正好符合某个场合定式也很可能这在定式书上因为局部不是两分,不合理而根本不列出来。
  但是,对于业余棋手的我们,这是一个荒谬的陷阱。没有研究定式而不去学习,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研究定式不是记忆。定式作为局部两分的结果,包含了许多隐藏的手筋和棋形。围棋是一人一手下的, 在局部既然是一人一手,那么结果应该基本两分,否则围棋就不成立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双方就局部手段应接都寻求最佳的下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淘汰不利的招法形成了最后的定式。如果我们研究定式就是抓住, 这个结果不放,那么还是犯了倒因为果的错误。因为,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这个定式为什么形成这个结果,中间变化等等,其中隐藏的大量的手筋,当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定式都这样研究完。但是挑选几个常用定式这样研究一下,可是培养出非常好的手筋和棋形的感觉。因为在走一个定式的过程中,双方形成的棋的形和筋都是没有什么弱点的,通过学习形成感觉后,以后碰到没见过的局面也可以根据感觉迅速找到正确的招点,而不用经过大量的计算还算不清楚,茫茫然不知所措。大家可能都知道,定式是下棋的时候最容易碰到对方不按照常规走的情况,研究定式非常有益于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力量上足以应付这类情况才可以谈到放弃定式,因为这个时候或许你也会根据局面情况选择更好的局部招法,不拘泥定式了。头疼的是其他对定式研究不透彻的人。
  当然,对于职业棋手,局部的招法计算透彻,定式变招基本没有太大效果,骗招反而会遭到赢头痛击,所以记住定式与否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按照局面来走自然会形成定式。但是没有足够算路力量支持的业余棋手显然不能倒因为果,研究定式亲身实践,绝对是提高棋力胜率的好办法。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自己的想法下出自己的定式来,印象深刻的
  就是mesh在大飞挂小目一间夹走出的一个定式书没有的变化,我现在也认为完全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问职业棋手他们可能有一个最后判断黑白某一方好一点点。可是那种差个几目我们业余棋手何必在意,只要 觉得大局上符合自己的构思,不妨就下,直到有人能下出破坏的你的这个变化的手法的时候,你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得意的手法有什么弱点,
  也就进步了。在这之前何妨下出自己的围棋!这个通过实践找出结果的棋显然比盲目遵循所谓职业棋手的正确结果的棋高明。胜负不问可知。

  下自己的围棋-4

  最后说两句死活,早先以为既然平常作死活题能做出来,而且下棋的时候不可能总是碰到一模一样的形状,作死活题干什么呢?不如下棋的时候计算好了。又是一个错误,暂且不说下棋时间限制问题。首先,死活题的第一含义是练习计算能力,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潜在含义就是为对方着想。死活题狭义上应该是自古华山一条路通向正确答案 所以计算的时候常常要为对方设计怎样应对自己的招法,才能找到正确的路线。这一点对平常下棋非常有用,可以避免一相情愿的下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持计算力的同时节省下棋时的计算时间。很多角上常见死活,还有一些边上的简单死活通过常作已经可以印在头脑里面,下棋时根本不用计算,碰到这个形状就知道死活如何,这样不但避免的大量计算,而且可以预先防止出现这种形状。所以说死活难题固然有用,简单的常见形状的死活题的反复训练对下棋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切忌背题,应该明了其中攻防变化,对于对杀手筋的感觉熟悉,还有什么样棋形不好,气紧容易死,什么样有弹性,都可以死活题获得感觉。有了感觉,对局时候可以减少大量计算,只要算一下第一感第二感就可以了。
  其实,死活问题是最直观有效说明前面阐述的不可以倒因为果,要下自己的围棋的例子。这里面如果死背,就是生死立见的关头,毫无余地。我的看法是对于业余棋手,发阳论根本没有必要去做,只要经常复习一下玄玄棋经,棋经众妙,熟悉简单的死活形状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死活题获得为对方着想的思考方法和棋形手筋感觉。

  下自己的围棋-5

  我的思考结果一点点出来了。回过头来再来看吴清源全集。吴那个时候的棋真是可以说什么都敢下。但是可以肯定的那是吴的围棋,他认为那样下是合理的,高效率的,能赢棋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下法。最后形成了全盛时期的风格。虽然后期吴也下星,下小目,下各种定式等等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早期试验的积累,淘汰了不合适的招法,最后选择了自认为最合理的走法。同样的一步,其中内涵大大不同。

  所以,我才得出结论,围棋还是应该下自己的围棋,不必理会别人怎么看。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布局,中盘,终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实,这样才更容易提高胜率,而且因为是自己的构思更有一种掌握全局的痛快。当然,其中会有薄的,缓的,甚至干脆无理的招法,然而根据实战不断的改进,难道不是最好的提高办法么?按照继承的结论来下棋,碰到没见过的局面就茫然不知所措,尽量避免没见过的局面,这种棋难道不才是最乏味的么?而且,也没有什么提高。而下自己的棋,随着胜率增加,找到更高的高手交手,根据实战中对方对自己的漏洞的反击而完善自己的下法恐怕是最好的提高方式吧. 所以,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没能进国家队的棋手在地方上很难提高, 因为没有和高手下棋来修正完善自己的机会。
  谈及,下自己的自由的围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下呢?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掌握围棋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了。比如围棋十诀就给出了很重要的基本原理。 其中厚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每下一步棋,分析一下这个交换对双方厚薄的影响,往往就可以知道下一步棋的方向,大方向正确了, 即使局部没有下出最善招手,大局上也不会落后。
  第二,局部攻防手筋和棋形,通过死活定式训练,还有看高手棋谱中经常走的基本棋形,比如什么时候关,跳,飞,镇,双等等及其中隐含变化,形成局部感觉,可以大量减少计算。只要计算大方向上常见形的变化就可以了. 一般就一两种选择。都不满意才深入计算即可。遵循,这两个基本要素来按照自己的理解下每一步,同时根据实战反馈来完善,
  我觉得这便是下自己的围棋了。

  I hope it can help you,friend.

参考资料:http://www.weiqi361.com/html/2004/10/20041027221416.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02
找一个高手作入门每天一小时3天就够,提高时多和平手和略上手下棋。
记住一些普通定式,其中有定式大全(成都时代出版社)和围棋年鉴多打谱。
第2个回答  2006-02-03
对于围棋来说,什么理论都是扯淡,初学者最重要的就是接触战。提高的手段就是做题。把基本死活题做得熟练以后,再提别的吧。
第3个回答  2006-02-07
对于天赋很高的来说.......背棋谱 背了再背
一般人来说........不段的做死活题 做了做 做了做 找同等级或者比自己厉害一点的下 下了下 下了下
第4个回答  2021-02-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