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因一句玩笑话,负气嫁给农民为妻,最终的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婚姻是两个灵魂出于信任的相互交付,它神圣而高洁,在神祗上散发圣光。可你可曾思考过它的本质,对结为夫妻的两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终身误》,误终身,整首曲以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作者曹雪芹对没有爱爱情的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和不满。历史上也有成功婚姻的典范有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卓文君一曲《白头吟》让丈夫回心转意被传为千古佳话。



又有《氓》中女主人公自诉婚姻悲剧:“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婚姻似乎就是如此这般难以定义,这些女人们也性情不一,选择不同,结局各异。上世纪也有这样一个女人因她的婚姻而出名。女知青白启娴下乡后因一次偶然玩笑话负气嫁给了当地的一位农民为妻,且看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如何。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上世纪50年后后期,为缩小城乡差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垦荒接受再教育的活动浩浩荡荡拉开了序幕。在城市中生养的白启娴也在完成学业后成为了上山下乡的其中一员。那时是1968年,白启娴插队到了河北沧州相国庄大队。对于青春靓丽又大方有礼的她来说,融入这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并不是太大的挑战。村民们也在相处中收敛了看热闹的戏谑心思,逐渐接纳了这个外来的少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久而久之,陆续有不少当地的青年暗中倾慕于美丽出众的白启娴。一时间有如众星捧月。有好事者借调侃之名有意试探白启娴是否愿意下嫁本地农民,白启娴未置可否,并未说明心中所想,只说众生平等,未尝有何不可。



这时,“村里的毕振远还单身呢,不然你就嫁给他吧?”一句颇具挑衅意味的玩笑话如惊雷炸响。为向村民们宣扬农村城市居民间无界限的思想也为表明自己言行一致,自幼最重体面的白启娴羞怒之下同意嫁给毕振远,自此套上了这段几乎与幸福美满都无关的婚姻的枷锁。

醒不来的噩梦

白启娴负气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毕振远举办了婚礼,这对原本社会地位悬殊的男女正式结为夫妻。白启娴本想与丈夫认真生活,悉心料理家庭与人情,二人相濡以沫,让村民们看笑话的希望落空。可惜一厢情愿无法填补思想观念差距的裂隙,孩子诞生更是成为矛盾引爆的导火索。后来白启娴携子久居于任职的学校,却被丈夫质疑她对婚姻的忠诚,以此多次对白启娴实施家庭暴力行为。

留言肆意,都道是白启娴的过错,错在不忠,错在不守妇道。被害者有罪论几乎要将这个孤立无援的女人击垮,即便坚强如白启娴也痛不欲生。无端的流言直至她被确诊出慢性肺炎前才逐渐消散。经历种种,这个身心俱疲的可怜女人终于决定用离婚的方式结束这场噩梦。



可一纸离婚申请并未给她真正的解脱。可是孩子还那样小,他怎么能没了母亲?为自己逃脱而弃幼子不顾使这位母亲问心有愧。“母亲”这个身份重压在再经不起摧残的心灵上。留下吧,就算是为了孩子。她对自己这样说。可回头面对的是丈夫的不知悔改,是暗无天日如噩梦般的日子一如既往。1982年,一场意外的煤气泄漏终于让她得到了解脱,白启娴的时光永远停留在了39岁这一天。至此,这场赌气而成的婚姻悲剧落幕。

悲剧收尾是因谁

悲剧收尾是因谁?难道根源真是因为丈夫是贫农出身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年的知青下乡活动中还有不少与白启娴同来自城市的青年男女在下乡村镇与当地土著结为夫妻,却平淡而幸福,生儿育女在农村中扎根,开枝散叶。白头偕老美满幸福的并不在少数。



婚姻幸福不是身份对等的两人潦草结合的产物,而是两个性情与三观都高度契合的灵魂的爱的结晶。婚姻选择若能如儿戏般简单轻松,相信世上一定会少许多破碎的家庭。但凡白启娴更慎重些,毕振远更沉稳理解妻子多些,也许世上也许也能够多一对相濡以沫的神仙眷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