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中山至死,都等不到女儿的谅解呢?

如题所述

关于孙中山至死都等不到女儿的谅解这件事情就不得不先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孙先生的原配卢慕贞,至于提到的女儿就是他跟卢慕贞生下的次女孙婉。提到她跟孙先生之间的矛盾,除了跟孙先生一直忙于革命事业忽视了家庭之外,还跟他棒打鸳鸯并强制拆散自己的婚姻很大的关系,这也是父女两人基本不相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中山原配妻儿

孙中山十八岁的时候就跟比自己小一岁的卢慕贞结婚,两人婚后生下三个孩子,分别是孙科、孙娫及孙婉。孙中山先生的大伯曾经一直鼎力支持他的事业,可惜后来因农场经营不善不得不宣告破产。卢慕贞只好带着年幼的孩子跟随母亲以及祖母来到香港,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比较艰苦的日子。可以这样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能专心搞革命,离不开卢慕贞在背后的付出。

等到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们一家人才有机会真正团聚生活。孙中山先生后来将他们兄妹三人一同送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但在留学期间他的长女孙娫不幸身染重病,由于没人照顾只能回到澳门母亲所在的地方治疗,不久之后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这给孙中山先生不小的打击。

孙婉去美留学

等到孙婉再次美留学的时候,担心女儿安全的孙中山先生就嘱托当时在哈佛学习的王伯秋帮忙照顾一下。出生于官宦世家的王伯秋早年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到同盟会当中。由于他品学兼优,深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不然也不会将女儿托付给他照顾下。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坏在王伯秋早早已经结婚生子,根本没有离婚的想法。毕竟在当时中国还处于半封建时期,三妻四妾依然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即便是出生于官宦之家并接受了新思想的王伯秋同样不例外。

虽说婉跟王伯秋已经有一儿一女,但孙中山根本不同意他们继续在一起的事情。比较作为民国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他一直提倡一夫一妻制度,即便是自己也是跟原配离婚之后,才娶了宋庆龄为妻。最终在孙中山先生的强烈干预下,两人不得不以分手而告终,这一儿一女也都被交给了王伯秋抚养。

孙婉不见病危父亲

这件事情对孙婉的打击也不小,毕竟在小时候父亲基本都没管过他们,好不容易长大父母就离婚了。至于他们离婚的原因自然出在父亲那里,这也是她不怎么跟父亲相处融洽的原因。自己好不容易有喜欢的人,却在他的强势干涉下落得如此下场,自然把心中的悲痛跟不满都怪罪在父亲的身上。父女之间关系越来越差,最后落得一个基本不相往来的地步。等到孙中山后来病重的时候,知道消息的孙婉还是不愿见父亲最后一面,孙中山只好让宋庆龄将自己的一张照片寄给孙婉,算是他最后留下的一点纪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7

孙中山先生,我们知道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俗话说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代伟人孙中山却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很多历史资料也记载,孙中山与自己女儿——孙婉的关系是非常僵硬的。

孙婉乃是孙中山与第一任夫人,也就是原配夫人卢慕珍所生的三个孩子之一。由于孙中山对原配夫人的感情不醇厚,也可能由于孙中山专心于革命事业,几乎都是几年很难见上与卢慕珍生下孩子一次。

这样,孙婉虽然是孙中山的亲生女儿,但十二岁之前仅仅与父亲见过两次面。虽然见面少,但孙中山在内心深处却是很关爱自己女儿孙婉。孙婉在十六岁时候,前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留学。然后孙中山也担心她年幼生活不能自理,就委托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好友王伯秋照顾爱女。

王伯秋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之一,出生在官宦家庭之中,也是很招人喜欢。两人在交往过程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虽然王伯秋比孙婉大十三岁,但年龄也不是距离,坠入爱河的恋人没多久就修成正果,在美国登记结婚。

这个消息传到孙中山的耳里,也不禁令他勃然大怒。孙中山的恼火,不是因为王伯秋比自己女儿年长十三岁,却是因为王伯秋在国内早已经有妻室。孙中山是革命派,提倡西方一夫一妻制,主张废除封建的一夫多妻制的陋习。这就是他在娶宋庆龄之前,早已经与原配妻子卢慕贞离婚的原因所在。所以,他是不允许亲生女儿违背自己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最后,在孙中山强烈反对下,孙婉只能与王伯秋离婚,并且回到了中国。但这时候,她已经为王伯秋生下两个孩子,女儿王蕙与儿子王弘之。王伯秋虽然难过,却还是带着两个孩子告别了这一段婚姻。

1921年3月19日,回到国内的孙婉被父亲安排嫁了人——戴恩赛。虽然又有了家庭,但孙婉对王伯秋一直都是念念不忘怀,认为父亲拆散了自己好姻缘,让她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所以,孙婉对父亲都是有怨言。

在1956年,孙婉的同胞兄长孙科从美国返回到台湾,蒋介石也想起了在澳门的孙中山女儿孙婉,邀请她去台湾居住。孙婉却一直想着自己恋人王伯秋,即使父亲孙中山去世多年,去一直怀着对他的怨恨,所以也一直不肯去台湾。

孙婉一直到死之前都是对这一件事都怀着怨恨。最后,孙婉在1979年6月3日在澳门去世,享年84岁。

第2个回答  2020-12-06

这里说的应该是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的女儿——孙婉。孙婉之所以不原谅孙中山,一方面是恨他拆散自己和丈夫王伯秋的婚姻,其实更深层应该是觉得父亲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却造成他人生悲剧,所以不原谅。

一、国父孙中山

孙中山是领导近代资产阶级推翻清政府的领袖人物。为中国的进步和崛起贡献一生,被誉为国父。他对国家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把时间和精力都献给国家,对自己的小家就会疏于照顾。

孙婉是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她的童年在檀香山度过,12岁之前仅与父亲见过两次面,多于孩子而言,缺失的父爱,肯定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虽然无法经常看到女儿,但这并不影响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孙婉16岁时,前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留学,孙中山担心他年幼,便委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朋友王伯秋多加照顾爱女。

二、孙婉与王伯秋的婚姻

王伯秋比孙婉大十三岁,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缺失父爱的影响,孙婉竟在异国他乡,与王伯秋相知相恋了。两人没有因为年龄差距退缩,在美国登记结婚。但婚姻的背后却并不那么美好,王伯秋在中国还有妻子,而且,两人的婚姻也但并没有得到孙中山的认可,孙中山是革命派,坚持一夫一妻制,他在娶宋庆龄之前,已经与原配卢慕贞离婚。试问,他又怎会同意女儿违背自己原则呢?

1919年,时隔五年后重新踏上祖国大地的孙婉,已经是王伯秋的妻子,以及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在国内,二人的婚姻遭到孙中山的强烈反对。最终在孙中山的强硬态度下,孙婉不得不与王伯秋断绝了关系,一双儿女由后者抚养。孙中山的强硬做法,让孙婉深受打击,她恨父亲的冷血刻板,在日记里她写到:“他是属于国家的却不是属于我的,甚至连我的婚姻也要横加阻拦。”可见是说出了自己长久以来对父亲的埋怨,其实从孙婉的角度,从小缺失父爱,也的确是可怜。

三、孙婉与父亲的矛盾

自此,孙婉一直没有原谅父亲。1921年,她嫁给留美法学博士戴恩赛,为了和父亲赌气,她没有邀请父亲参加婚礼,当时正在病中的孙中山特意嘱咐宋庆龄写信给孙婉,随信寄了4000大洋作为嫁妆。那封信,孙婉没有收,那份嫁妆,孙婉则直接转交给母亲卢慕贞。

四年后孙中山病危,孙婉不愿见父亲最后一面,无可奈何的孙中山,怀着满满的遗憾再次嘱托宋庆龄将自己的一张照片寄给孙婉,留作最后的纪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孙中山始终没有等来爱女的谅解。

知道许多年后,孙婉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后才渐渐明白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2010年11月,司徒倩(孙婉干女儿)将当年孙中山寄给孙婉的照片上交国家政府,并称“这是孙婉女士对她父亲的忏悔。”

第3个回答  2020-12-07
因为孙中山虽然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因为他疏于对女儿的照顾,所以说等不到女儿的谅解。
第4个回答  2020-12-07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女儿不管不顾,把女儿嫁给了她不喜欢的人,所以女儿最后不原谅他,其实也是挺正常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