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劝告后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万事万物,终究有发展规律,有些事强求的结果,不是改变了命运,而是难为了自己,所以顺其自然,才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
正如曾经听过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人生,就是一条路,今天你走的再多,走的再远,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而你能做的,唯有顺其自然。
那些让你不顺眼的事,自己改变不了,越是看的久,越是心神不安,但真的看开了,反倒觉得不过尔尔。
所以,快乐和不幸之间,差的是顺其自然;成功和失败之间,差的也是顺其自然。
你早晚会发现,越聪明的人,越懂得“顺其自然”,因为顺其自然,从来都不是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是明白,如何走下去,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顺其自然,并非无所作为,得过且过
有人错误的以为,所谓顺其自然,便是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设定,该发生什么的时候,绝对不加以改变。
事实上,顺其自然,从来都不是安于天命,混吃等死。
在你不知道改变,却一味的以顺其自然推脱之时,所谓的顺其自然,只是你自甘堕落的借口罢了。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会向上帝祷告,虔诚地说道:“上帝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从开始祷告,一直到自己见到上帝,他还是一次奖都没中。
因此,他愤懑不平的向上帝抱怨,说道:“亏我那么相信你,你为什么不愿意满足我一次愿望。”
上帝说:“从你第一次祷告,我就已经满足你了,但是你起码买一次啊。”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总以为只是故事而已,直到自己身边,真的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那个时候才明白,不少人在“得过且过”中,总是在求得别人帮助,却从没考虑过自己的条件,还称之为“顺其自然”。
好比同事小李,公司要求,需要在早会上做一天的计划,但小李的计划,不是一句就是两句。
每天说着自己要好好工作,却从来没有人见过,他为了工作付出多少努力。直到自己被开除时,自己在离职聚会上喝得烂醉,抱着同事开始哭。
小李说了很久对公司的喜欢,也抱怨老板从来看不到自己努力。但,究竟这一切是他亲手造成的,还是真的命中如此?
人总是活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常态里。只是无论如何,也希望你能明白,顺其自然,不是不努力时的顺其自然,而是努力过后的顺其自然。
毕竟,只有真正尝试过的人,才有资格说那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聪明人,从不在做一件事之前去要求结果,但是他们会在做一件事时,竭尽全力,因为这样,才不愧对于他们的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到了最后,是懂得放下,能够看开
《道德经》中非常著名的十六字格言_“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十六个字,被不少人奉为人生格言,但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明白,这十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谓“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的意思是,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进入虚寂的状态,而所谓虚寂,便是无欲无求的意思,并且要守住这种状态。
重要的是,这种无语欲求,从来都不是什么都不要,消除自己的所有欲望,而是懂得不强求,能接受结果。
至于“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指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用以劝告人应该遵循万事万物的规律,不要去过分的想要改变。
正如《增广贤文》中写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有些东西是你的,你不需要为难自己,也会拥有,有些东西不该是你的,就算你费尽周折,也不能拥有。
很喜欢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别人可以不知道你的追求,但你要知道你的坚持。
若是为了功名利禄,一辈子折腾到底,也该问问自己值不值,那些得不到的名利,就算真的得到了,又能如何。
有人在年轻时,用身体换金钱,中年时,感慨自己的不容易,老年时才恍然发现,自己曾经的追求,只是无尽的虚妄。
因此,那些拿不到的,争不到的,需要你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东西,是理想,也许值,但身外之物时,真的不值。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太多的事你无法改变,甚至无法决定,懂得放下和看开,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总之,顺其自然,从来都不是安于天命,混吃等死,而是全力以赴后的愿意接受,是放下执念,是在往后的人生里,和无法改变的现实和解。
因此,越聪明的人,越懂得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