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四羊方尊

商代最大方尊,设计上精巧绝妙。在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则为羊的前胸。四羊方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雕刻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尊器具几经波折,才得以保全。

1938年,湖南宁乡的农民在挖土种红薯时,发现了这个满身泥土的宝物。抗战期间,四羊方尊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但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此后,破碎的四羊方尊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2、后母戊鼎

曾被称为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后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上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在鼎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

后母戊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3、陶鹰鼎

陶鹰鼎看上去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



4、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它描述的是千古流传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根据清内府所藏宋代或宋以前的《大禹治水图》画轴临仿而成。夏禹是久传民间的圣王,大禹治水是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的伟大功绩。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博物馆日:中国四大镇馆之宝谁最牛?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国际博物馆日:盘点那些深藏不露的“镇馆之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4

1、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是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左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的远古先民创造的文化。

这件彩陶盆并不是生活器具,而是先民用瓮棺埋葬夭折的儿童,将此盆扣在瓮棺之上当作盖子用的。人面鱼纹图案的含义推断可能是以鱼为饰物的巫师来超度夭折的儿童。

2、虢季子白青铜盘

这件大盘子是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周宣王时期的青铜盘,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这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盘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器形巨大,纹饰精美,器内底部铸有非常优美的铭文8行111字,记述了虢季子白率军在洛水北面与严狁作战,大胜后周宣王将此盘赐给虢季子白。

3、纵目青铜面具

这件纵目青铜面具是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距今约有3600-3100年左右的时间。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此青铜面具上高高突起的眼睛形象是世界范围内独有的艺术特征。

4、明孝端皇后凤冠

这件明孝端皇后凤冠是1957年在北京明定陵出土,是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的凤冠。这件凤冠顶部饰以数条金龙,云纹下饰以数只玉凤,凤冠上还饰有大量的宝石与珍珠,制作可谓是极其奢华与精美。

5、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1939年河南安阳武丁村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因其内壁上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这件大鼎曾名为“司母戊,”其实是对铭文文字的误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