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是做什么的

如题所述

中国的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
广义支教: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培养当地师资力量。

狭义支教:去到实地的支教行为。
对支教的理解:

一谈到支教,很多朋友会想到所谓支教是自己去到当地教孩子,一方面是对此精神可嘉赞扬和钦佩,另一方面却也是担忧,有几个方面的不足:
1、专业知识不足:育人不是只靠激情,更需要靠专业知识,如何系统地教孩子。
2、安全保障不足:有的朋友一想支教,会想到去最偏远的地方,但是否有考虑过当地境况,地理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伤病,医疗保障谁负责?
3、生活保障不足:偏远山区等,条件艰苦,习惯城市生活的自己,是否能适应,适应饮食、居所、适应蚊虫、适应人文,好比西藏、青海等地,有不杀生的习俗。
4、适应能力不足:前面2条是客观存在的环境,那么这一条,则是自己的主观适应力。
5、经济保障不足:有些支教行为,特别是个体,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如何维系生活,倘若家庭是否困难,父母经济收入也困难,那么此时是否应该去支教,而不承担家庭重担?
6、支教认识不足:支教不应该只是定义为自己去到实地,支教从直面意思来看,是支持当地教育的发展,那么就应该是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那么我们还可以做的:
1)提供教学设备
2)修缮教学校舍
3)老师生活补贴(包括支教老师、经济困难老师)
对于支教也是要以平常心,长期心去关注,而不是一时冲动。
支教环境:

我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高中地理课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体,前句话需改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不一,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政策原因,让物质分配极为不均衡,贫富差距较之以前扩大许多,部分地区“富显阔,贫求生”,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导。
作为去到异地支教的志愿者,首先需要具备生存自理和沟通能力,其次具备教学能力,能长期忍受在艰苦、孤独的条件下从事教育的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冲动和缺乏理智。
支教分类:

1、长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年及一年以上;
2、接力支教 支教时间:一学期,采用接力方式完成教学计划;
3、假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般为寒暑假,或利用周末去辅导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支教地点:
甘肃、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青海、广西、湖南等西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学校;
城市的打工子弟学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6
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致力于号召人们通过参加NGO组织的支教等公益活动,来改善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13
我们深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计。它启蒙了制度与思想,鞭策了梦想与希望。我们走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路上现有框架导致了一些缺失的环节,有一些是书本教育无法弥补的。只有通过社会公益实践,使大学生在实干,传授过程中,摸索出个人的独有价值。因此在这个暑期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小草学堂队伍,在暑期开展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在这一次支教活动中,我们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在现有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个人社会经验。在这一程图木舒克的支教活动中我们收益匪浅,并深深感受到教育给我们带来的重要性,这次三下乡使我的每一为队友都成长,并且怀揣着希望的种子向更远处散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