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宫殿、楼阁不如西方宏伟?

跟西方古典建筑相比,中国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这样的高层建筑并不多,绝大多数是像四合院那样的平房建筑。就连故宫也是单层建筑居多。

再者,中国佛教寺院,也不如西方教堂宏伟。

——这是为什么呢?是文化审美的差异,还是中国古人没有能力盖?

因为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8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是土木结构,后来技术发展,也以砖木为主,其中起承重作用的支撑木、大梁等等,都是树木高低决定的,一般不建很高;而西方古典建筑则以石料为主,所以可以建很高大的建筑。

石料花费很大,所以要么是临近山区好就地取材,要么只能建单独的独栋建筑,中国建筑砖木结构花费要小一些,所以可以形成建筑群,也可以在平原地区进行建设。西方古典建筑,尤其是古代城堡、宫殿规模上一般都比不上同时期东方的宫殿群,城市规模也无法与东方媲美。同样,东方,像黄鹤楼之类的也只能是单独一座,不会是几十栋这样的楼形成建筑群。

至于宏伟,东方建筑主要靠布局,靠造型突出气势,同样可以营造出非常宏伟的建筑,至于宗教场所,中国历来宗教都无法进入主流意识形态,无法代替儒教的地位,所以大部分时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甚至是靠僧侣化缘建造的;西方的教堂能和世俗君主分庭抗礼,其获得的财力和人力是东方无法比拟的。

另外,东方的木结构建筑极易在战争、火灾中毁坏,像洛阳,至少完全毁灭过九次,高大的建筑并不容易保存,连黄鹤楼、岳阳楼这样的名楼都重修过很多回,所以有很多高大的建筑我们今天也看不到了。

至于宏伟,
第2个回答  2011-10-18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第3个回答  2011-10-18
也不是说建筑物高就算宏伟吧。北京紫禁城算宏伟吧!我国古代建筑物多为木结构。因为中国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区域木材丰富,而石材稀缺。木材加工容易。
第4个回答  2019-04-23
没有能力盖,盖出那样恢弘的建筑是需要复杂的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的,而我们缺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