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题所述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今年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们全国的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难更是难上加难。这次北京两会突显了十大热点问题,这十大热点第一就是反腐倡廉问题,第二就是就业问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定之源,引起了社会、政府、高校、家长的普遍关注和焦虑,应该拿出政策搭建平台,予以鼓励和支持,破解就业这个难关,保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经济的原因和国际的原因,现在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症。对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总结出下列五个原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困境。
从去年9月,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那么金融泡沫破裂之后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并迅速漫延的世界各各角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震中在美国,震源是次贷危机,在各各国家都形成了堰塞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这次金融危机直接带来了经济衰退,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都受到了重挫和影响。因为金融泡沫破裂和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品过多过乱,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那么金融领域从美国的华尔街一次性下岗27000人。随后波及到实体经济,美国的三大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收到影响纷纷要求政府的救助。最近波及到欧洲,从西欧到东欧引发了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倒闭,专家称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轮冲击波。专家预测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远没有到底,第一轮冲击波来自于美国,第二轮冲击波来自于欧洲,专家预计在今年7月份金融危机才能最终见底。
金融危机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萎缩,出口经济的衰退。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因为出口企业大量的是中小企业,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它们的出口订单减少,市场在萎缩,开工不足,加上国内融资难和劳工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出口企业倒闭了11万家,造成2000万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变相失业。春节后在南方找不到工作,在本地安排有难度。今年恰逢大学生毕业的高平台年,那么这两重压力使北京两会首当其冲的热议就业问题。
二、由国情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
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就业上可以概括为“一大、三多、一少”。“一大”是指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降到1.83%,但是每年要新增1000万的人口。“三多”是指农民工多、国企下岗职工多、毕业大学生多。“一少”是指就业岗位少。按照就业局的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正常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在1000万左右;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在1700万左右,这样就可以粗略的算出每年过剩700万。逐年累计,形成“滚雪球”效应,就业压力越滚越大。今年遇到了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在下滑,那么今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要缩减到800万到900万。一面是增加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另一面是金融危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那么供求矛盾会越来越大。
三、大学扩招增加了毕业生的供应量,也相对加剧了就业难。
十年前,在中国高校兴起了“大跃进”,并校风、扩张风导致招生能力成倍的增加。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八十年代比增加了15倍,大学扩招十年之后我们评价利弊。正面效应在于大学的扩招提升了我们高校的水平,提升中华民族的教育程度,促进了教育拉动消费,促进了教育产业化。负面效应在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增大了。高校贷款高扩招,造成现在高校普遍高负债、高贷款,纷纷陷入了财政危机。现在我们回头看,发现当时的大学扩招有一个误区,只讲扩招不讲转向,重数量扩张轻内涵增长。我国七十年代恢复高考的时候,每年录取大学生人数在20万到30万之间,那时叫精英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是社会天之骄子。随着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是原来的几十倍,但我们的教育理念依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没有适时转向能力型的大众教育。严重的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造成大学生就业相对过剩。
我国过去基本是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三千年前孔夫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教育,五十年代学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搞专才教育、精英教育,这些教学观念在当今仍然挥之不去。我们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还是按照学科性引导这种评估标准,引导大学校长的热点在招生上为了创效益,在学科建设上为了争名气,很少有关注就业的问题。现在市场上人才的结构是白领过剩,蓝领短缺,缺乏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而学科型、科研型人才相对过剩。
五、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状况。
现在的人才需求是基层的多,机关的少,呈“正金字塔”形。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格局却是浮在上面的多,沉到基层的少,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大部分学生毕业都愿意留在城市,不想去农村去基层工作。这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模式,进行城乡分治,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待遇和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大学生就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比如,县城一缺教师二缺医生,但是很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不愿意去县城,生活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和城市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造成宁可在城里待业,也不去基层创业的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这个问题才能根治。
所以现在无论从社会的角度看、从政府的角度看、从高校的角度看、从大学生自身的择业心态看,都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和转变。解决我们高校过去培养人才高分低能的现象和大学生择业上眼高手低的问题。有健康的就业心态,才能使就业有健康的循环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7
首先,大学生的素质的确有待考量!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在基本上学生都有电脑了,但是他们用来做什么?其中,有三分之一拿来聊天了!还有二分之一拿来打游戏!还有六分之一拿来看电视!而且在学校里最基本的也就是及格,导致学生容易对自我状况感到满意,从而丧失竞争和忧患意识!你如果是大学生就不用我多说了!你应该很了解的!
其次,大学生从专业要求水平上来看过于单一,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和深度,而且多半是由学校自主选择,所以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脱节!但从整体上来看,专业设置又相当冗杂、重复,由于大部分专业是由学校确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所以各个学校在专业的设定上有普遍重复和抄袭的情况!导致,很多行业、职位的希望就业的人数远远大于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你说这些人能好就业吗?
第三,近几年来,特别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数量上的显著增长,文凭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贬值!特别是独立学院挂靠的本部院校,为了增加自己学校的竞争力和说服力,更加开放了对研究生的要求与限制!这使得本来已经不被看好的本科学历更加难以为继!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研究生里面!
第四,大学生素质单一,综合能力欠缺,而且能力、素质差别不大,所以用人单位在选择应聘人员的时候,也将会遇到求职者能力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而难以做出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体而言,被选中的机会就要小的多!简单地说,就是缺乏个体差异化的发展!
第五,整个宏观环境,我想先问你一下,你认为中国的主要行业是什么行业?高新科技?微电子?都不是!制造业!中国绝大部分都在从事制造行业!那么什么是制造业?就是把几个东西拼起来,这就是制造业!一个芭比娃娃,我们国家生产的芭比娃娃,到美国去卖,10美元!一美元是人工成本费,其余9美元是他们的!这就是制造业!这就是我们生产东西让别人赚到有我们9倍的利润的制造业!这就是说我们国家大部分企业的用人标准是高中毕业!那么,试问,社会的品位和食量只有这个水平,你怎么去要求社会去吃满汉大餐?这就不是仅仅凭个人、什么组织或是政府能够解决的!这是整个产业结构的问题!是宏观环境!宏观环境还包括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经济衰退实体经济收到冲击,导致大量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环境恶化的预期!如果以目前的状况来看,经济还是得不到好转,很可能将迎来我们国家经济的休眠期!说简单一点就是滞胀!
第2个回答  2012-04-18
职业。选择什么职业时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创业也是需要头脑和激情的。
第3个回答  2011-11-06
求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