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发展趋势:
1、综合单价应采用全费用模式,取消工程量清单格式的综合单价分析表;
2、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特点,非实体部分应由承包人自行考虑并承担全部技术风险,应只设实体工程清单,有利于投标人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报价水平。
3、优化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算规则、单位的定义及项目名称包含的工作内容等。

4、取消项目特征描述及依据项目特征描述报价,以简化工程量清单,同时实现节能环保和低碳。

5、计价规范应独立于传统的定额模式,并逐步推行企业定额或市场报价。

6、计价规范属于国家标准,格式、要求应全国统一,以便于个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学习及数据共享。

知识点延伸:

从开始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起,计价规范即不断地受到传统定额模式的影响。因此,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与“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监管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如果逐步缩小差距,就必须对计价规范的发展方向及现有模式进行改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0
1.2.1本课题国外研究进展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通行做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也是比较科学合理、实用的。其配套环境规章制度完善成熟,也有很完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4]。
国外的专家学者,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研究要先于我们国家对清单计价研究。英国的学者skinner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承包商利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施工管理,同时指出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施工过程的管理有哪些优点,这些优点中主要包括的有结算和对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的优点。近十几年也有很多国外的学者在不断探讨工程量清单的应用问题。尼日利亚也有两位学者研究了工程量清单在尼日利亚的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过程中存存的问题,基于这些实际的问题提出新的方法,使工程量清单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另外也有学者(1993)论述了随机成本工程系统(SCENS)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下应用的投标问题。LawC.存(1994)论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如何确定合同的价格,以及与其相关的其它问题的研究。澳大利亚有学者在2004年也提出如果工程量清单中的信息能够被当作一种模式应用,那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就会被更应用的有效,这些应用包括总包商和分包商的正常的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成本方面的管理等等[5]。
以上是国外学者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面的研究情况,相对国内,国外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很多[6]。
1.2.2本课题国内研究进展
建设部于2003年2月公告第119号发布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市场运行不十分规范以及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加之工程量清单计价现处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步阶段,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我国推广的时间较短,将相关理论运用到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对工程虽清单计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的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在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初期,就有了较多的文献。它们主要集中说明两种计价方式的指导思想、计价模式、评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存存着本质的区别,通过比较指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立我国建筑产品市场定价模式的有效方式[7]。
其次,列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其推广的对策研究。主要涉及到对清单计价的内容、实质、优点及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招投标制度的研究。存以往的研究中,已有作者将不平衡报价、博弈等理论运用到了工程量清单报价中[8]。
最后,目前在工程量清单计价配套环境方面,专门、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很少。大多集中在对企业定额的编制目的、作用、方法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等方面的研究[9]。企业定额的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基础性工作,需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而对企业定额的研究大多脱离了我国实际情况,可操作性较差。目前对于清单计价的配套环境研究,缺乏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而且把相关理论运用到配套环境研究中的也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10]。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