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血液内科临床教学的问题,?

如题所述

1部分留学生理论基础较差,血液内科是内科中相对特殊的亚专科,近20年的飞速发展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基础医学的进步[9]。比如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MICM诊断分型(基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诊断),要求学生对诊断学中血细胞形态、免疫学中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生物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细胞生物学中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血液科诊断常见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有初步的了解,如果没有前述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会倍感吃力。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学习其发病的Ph染色体及所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针对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需要具备细胞生物学染色体有丝分裂、分子遗传学中染色体易位、分子生物学的融合基因形成等基础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疾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部分留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基础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在临床学习时常常感到知识量大,学习吃力。2.3建立“一对一”的互助互学模式,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科挑选英语口语较好的7年制国内学生或临床型研究生,将其与外国留学生编在一个实习小组中,建立“一对一”的互助互学小组,共同参加临床学习。由于在一个学习小组,国内学生可以在问诊、阅读化验报告等临床实践中帮助来华留学生,扫清他们在临床学习中的语言障碍,提高留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通过比较互助小组与来华留学生单独问诊的结果,发现互助小组中不仅问诊的内容明显较为齐全,而且问诊过程也更具有逻辑性。同时互助小组的模式也激发国内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热情。互助小组内成员多数为同龄人,在临床学习中互助互学,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模式在我科已经试行一段时间,深受留学生欢迎。2.4加强临床实习、见习学生和教师的考核,针对部分留学生在临床学习期间学习纪律松散的现象,学校在留学生入科时强调需要遵守的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学习纪律,并将考勤作为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将留学生在实习、见习过程中所参加的临床实践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参加课内病例讨论和临床查房过程中回答问题情况等纳入出科成绩,结合其出科的笔试成绩最终确定出科成绩,对不合格者延长在我科的实习时间。每轮实习结束时,由科室主任组织留学生开会进行教学反馈,征求他们对临床教学中各带教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