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自由职业者”这个词,远不如其对应的英文(就是本版的英文名)来的贴切。“Self-employed”,自己雇用自己,香港人译作“自雇人士”。

根据《韦氏大词典》,自由职业者是:独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
不向任何雇主做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比较准确的定义:是脑力劳动者(作家、编辑、会计等)或服务提供者,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经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
别名:顾问、临时工、承包人、自由代理人、单飞雁、独行侠、单干户、自由工、唱独角戏的、靠电话联系进行工作的人、电信通(指精通电子的人,尤流行于欧洲)、虚拟雇员、虚拟企业主(目前非常流行)。

在中国,自由职业者包括三类人:
第一类是小本生意人,如个体零售店、小吃店、冲印店、装修公司老板
第二类是没有底薪的推销员,如寿险顾问、地产经纪、广告中介、传销人士
第三类是专业人士,如摄影师、专利代理人、律师、会计师、牙科医生、、技术顾问、管理顾问、管道工、电工、理发师、艺术家、等等

对于第三类的自由职业者,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的独立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以及在他们的领域中被尊称为专家,都比单纯的金钱重要得多。

大部份自由职业者是喜欢亲自动手的人,他们不愿意雇用帮手,因为不相信别人会做得跟他们一样好。大部份自由职业者不喜欢与别人合伙,因为不相信别人会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做事。

自由职业者的悲哀是,他的事业越成功,意味着他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与家人共聚的时间越来越短。

二、自由职业者是指跟体制或者出资人不存在法律效力合作关系而拥有合法收入的个体,是对当代都市新新人类而言,多为从文从艺人员,如自由撰稿人,美术人,音乐人,电脑精英,策划人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制的放宽,技术的进步,自由职业者也正在向其他领域不断扩展。学者指出,医生,律师等将会成为最大的自由职业者群体。
与自由职业相对的除了传统的雇佣职业,还有签约职业。20世纪90年代,签约职业相对于体制内来讲是个极具诱惑力的词汇,诞生了许多签约作者,签约演员,专栏主持人等。著名撰稿人王朔,音乐人郝峰,谭盾等都是当时媒体捕捉的热点。自由职业者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但由于水平和名声尚不能达到"签约"的高度,有时也要以生计的窘困为代价。但是无论如何,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一直就是绝大多数不满于生活现状愤世疾俗的新新人类的梦想。两年前西安曾报道西安高校毕业生"两成毕业生工作还‘悬'着,毕业就想做SOHO"。
有人认为所有没有正式单位的人员都可以叫做自由职业者,包刮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所谓自由职业,即首先要有职业,而后再有自由。一个人没有职业,找不到职业,是不可以叫做自由职业者的。美国人罗伯特和莎伦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将世界上所有的人分为四类分在四个象限:E,雇员;S,自由职业者;B,企业所有人;I,投资者。他们认为四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E,雇员,我有一份工作;B,企业所有人,别人为我工作;S,自由职业者,这工作属于我;I,投资者,钱为我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必须至少有一项能够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如写作,摄影,动画制作等。对于那些一无所有,一无所长的待业人员,失业人员是不能被称作自由职业者的。成为自由职业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社会生存能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缺乏生存的技能,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系,就没有资格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决不是无能者和平庸者。

自由职业者的准确定义是独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他们通常是脑力劳动者或服务提供者,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经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而SOHO是smalloffice和homeoffice的缩写,特指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包括作家、撰稿人、画家、美编、网站设计人员等。调查显示,在SOHO大军中,有70%的人全部或者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办公,他们主要是从事IT行业的经理人和专业人员,依靠互联网、传真和电话等现代信息传输工具与外界联系。另外,40%在家办公的人士属于人们平常所说的“自己开公司”的人和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大致可分为三类:SOHO族,MORE族和MO族。
SOHO族是指在家办公的一类新人。SOHO族(small office/home office)是随着电脑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而出现的。电脑的出现,一方面加快了社会节奏和生活节奏,社会价值的创造必须跟上电脑的速度,于是一切都加快了脚步,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另一方面,电脑毕竟解放了劳动力,使很多工作可以节省时间,促使了"休闲文化"的诞生,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可以在时间的自由支配下舒缓下来。SOHO族就是享受电脑便利带来的舒缓节奏的一族。
SOHO族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已风靡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自90年代初期登陆中国,便迅速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掀起一股旋风。世界上目前仅德国就有360万人以SOHO方式工作。德国IBM公司有25%的员工在家里为公司工作。在美国现在已有3000万人拥有了家居办公室。SOHO族的出现标志着自由职业者一族的兴起。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硅谷地区的MORE(mobile office residential edifice )社区,也就是互动商务居住区,是2000年欧美地区从SOHO演变而成的全新社区概念,是SOHO族基于人性化的延伸,因此也被称之为"后SOHO时代",更体现人文精神,人权至上,以人为本。我们的家到此为止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的家是传统的家,它是与工作完全脱离的,是为家人提供依靠的港湾,给人以温馨和安全感。第二代的家是SOHO式及LOFT式,以家为工作间的模式,是完全开放的没有隐私的家,便于客户来访,交流。第三代的家是与工作既脱离又关联的MORE社区。户主及家人不但拥有工作间,而且各自拥有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天空,更加人性化,更多地渗入了温情,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更多地与社会融合。这种更新的1+1居住模式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取代SOHO。
MO族则是mobile-office(移动办公)的英文缩写,是现代白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他们的装备豪华,居无定所,四海为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提电脑,移动电话等工具展开工作。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飞机,火车,旅途中。他们是真正的飘一族,工作起来机动灵活,神出鬼没,收入颇丰,充分地享受现代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尚的生活。作为新型的时尚群体,他们的浪漫,他们的飘忽,他们的匆忙,他们的成就使他们成为时下最风光的一个工作群体,新新青年最羡慕的对象。他们比SOHO族更占据时代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引用自:
http://hi.baidu.com/guotai_fangl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20
自由职业的特点是职业和职业概念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以下重点:

自由的医疗职业(例如医生、牙科医生、药剂师、其他的治疗职业)
自由的法律和经济咨询职业(例如律师、税务顾问、公证人)
自由的技术和自然科学职业(例如建筑师、工程师、鉴定人)
自由的文化职业(例如艺术家、记者、教育家、翻译)。

所有自由职业的共同点是,它们在咨询、帮助、照料和代表方面严格负责地、懂行地并且不受第三者指令地向居民和经济界提供重要的服务。自由职业者尤其有责任超越单纯的私利为公众的利益与幸福服务。

自由职业者大部分是职业同业协会的义务会员。这些协会作为职业的自治组织也负责维护职业法。从1995年7月1日起他们有了一种所有的自由职业者(也只有他们能)参加的专门的法律形式-伙伴关系协会。

自由职业处于界乎国家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业经济之间的中间地位。像公证人、国家聘任的测量工程师以及国家聘任的和宣过誓的鉴定人这些职业的特点是他们同国家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界限。这些职业既非公职,又不被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活动范围。药剂师的地位处于同工商业经济的边缘。经营一家药房也需缴纳工商税;药剂师本身属于卫生事业的自由职业。最近几年中发展起了多种新的自由职业服务职业和活动领域。

自由职业的职业联合会,例如疾病保险组织医生的联邦联合会、联邦牙医协会、联邦公证人协会、德国税务顾问联合会注册协会等都代表地区联合会或会员整体对立法者以及有关当局和组织的利益,为从事职业、进修和深造以及培训后备力量制定一般方针,通过出版杂志和丛书、举办关于职业方面专题的讲习班和会议向会员提供信息。
第2个回答  2020-08-02
第3个回答  2020-05-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