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的区别?

有什么自学入门的书籍推荐码?
中西方都说说。我最近发现太多太多的问题我已经无法解决了

中西方哲学的区别: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可以说:“道家的审美理论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

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西方哲学的定义是模糊的。在美国哲学家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中虽然提到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哲学家像欧文,对马克思却只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写的是从古希腊哲学到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其时间跨度包括马克思)。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虽提到马克思,他说他讲马克思是因为马克思是对西方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中“西方”广被认为不仅仅指地域上的“西方(西欧)”而且只文化上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推荐书籍:

    《哲学概论》

《哲学概论》是一本书籍,该书是一部贯通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三大体系的哲学巨著,其思想内容之广泛,叙述方法之简明,括概思想之准确在当代哲学著作中有很高地位。该书虽成书于上一世纪中期,今天仍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是最优秀的哲学作品之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

4.《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

5.《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扩展资料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参考资料:哲学-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7

书籍推荐:

1、《哲学的故事》 威尔·杜兰特。

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

3、《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

4、《大问题》 罗伯特·所罗门。

5、《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

西方哲学真正的本体论,是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之后,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柏拉图将思维与存在、普遍与个别进行了二元分割,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理念和实体的统一。

而中国哲学中,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在子学时代(春秋、先秦)并无定论,但依然有着唯心主义的影子。

中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相近,只是在细节和方向上有所分别。所谓中国哲学,即中国的某种学问或其某些部分,可以满足西方哲学对哲学的定义的;而中国哲学家,即产生、研究和著述中国哲学的思想家。


扩展资料: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哲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5

区别:

对于中国哲学内容的定义、

中西哲学在本体论中的分歧

一、对于中国哲学内容的定义

众所周知,“哲学”一词的意义,本就是由西方所定义。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而“哲”字在中国的使用,也是一段悠久的历史。

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经过多年来学术界的讨论,已经基本认定,中国存在传统的哲学。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先秦诸子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主要代表。

有趣的是,孔子与柏拉图生活于同一时代,即公元前450年左右。而中西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基础差异,导致两位思想家所代表的思想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

众所周知,希腊哲学体系大概将哲学分为三大部分,即:

本体论(存在论)——研究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思考自然世界及万物的本质;

认识论(知识论)——研究一种解释知识(认识)的理论,反思主观意识,研究人与世界、意识与物质的作用。

行动论(方法论)——研究一种观察和处理意识和物质世界的方法。

我们可以发现,魏晋所谓玄学,宋明所谓道学,清所谓义理之学,与上述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颇为相近。我们姑且将其定义为“中国哲学”。

然而纵观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正统哲学家大都继承了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哲学系统化,而中国的哲学发展并无此种系统性。且中国哲学的发展一如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所谓“科学”,但却有相当的“技术”,如农垦节气、火药司南等。中国古代更加注重实用性而不注重抽象研究。这也导致了“理论科学”这一类精致却不实用的知识得不到重视。中国哲学在上述三大部分均有研究,但亦有区别。西方哲学在柏拉图后旨在“求真”,而中国的玄学、道学和义理之学旨在“求善”。也就是说,西方哲学注重“是什么”“为什么”,而中国哲学注重“怎么做”。

另一方面,柏拉图之后的西方哲学家大多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著述,而留于书本的哲学理念显然更有据可循,同时逻辑性更完善;而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更追求于身体力行地证明自己的理论。正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多数的普通思想家,或称读书人,首选“立言”,却不能达到哲学所要求的层次;而真正有哲学思想的思想家,却更愿意追求“立功”甚至“立德”。

所以,既然中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相近,只是在细节和方向上有所分别,我们便以此来定义本篇所研究的“中国哲学”。所谓中国哲学,即中国的某种学问或其某些部分,可以满足西方哲学对哲学的定义的;而中国哲学家,即产生、研究和著述中国哲学的思想家。

二、中西哲学在本体论中的分歧

西方哲学对宇宙的探讨由来已久。自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等自然哲学家就已经开始思考自然的本质。然而由于对物质的变化和不变的思考中产生了矛盾,早期古希腊哲学一直没有真正完善的本体论出现,就过渡到了智者时期。

西方哲学真正的本体论,是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之后,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柏拉图将思维与存在、普遍与个别进行了二元分割,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理念和实体的统一。

而中国哲学中,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在子学时代(春秋、先秦)并无定论,但依然有着唯心主义的影子。《书》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无惇哉。天秩有理,自我五礼有庸在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 (《皋陶谟》,《尚书》卷二)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孟子》引,《梁惠王》下)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之种种制度、世界之种种现象,皆以为系天所定,且先有制度与道,后才有万物与其运行。及至宋代,朱熹总结并命名了这种规则,即“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由此观之,中西哲学似乎在互不相通的两个世界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然而,虽然同为唯心主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来由和表现。中国哲学家谈道也好,说理也罢,从根本上来说是源自自身内心的原始体验,是基于自身对宇宙的感受而进行的思考,即所谓“诚意尽心”。

而西方哲学家则将宇宙本体托于社会、普遍认知乃至于神灵,更期望得到一种能以语言规范来进行讨论并得到普遍共识的效果。也就是说,中国哲学家认为,所谓“道”或“理”,所谓宇宙之本体,所谓“天”,只要对宇宙进行细腻的感悟,便可“尽心知性而知天”。

“得道”是一种不能亦不足与外人所道的个人阅历、修为,只要能够理解宇宙,便无所谓将这种本体和元称为什么,无所谓如何理解——重要的是,掌握了宇宙的规律,产生了对宇宙本体的印象。西方哲学家则不同,他们将对宇宙本体的理解进行书面表述,并对所述经验进行反复推理,以达到逻辑和认识上无懈可击的“真理”。

然而事实上,程朱理学自宋朝起,开始了对中国哲学长达七百余年的统治。其后的王阳明穷其一生,也没能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取代理学。

反观西方哲学,由于其“求真”的思想影响,哲学家对世界本质的思考从未停歇。



    拓展资料:

    哲学(世界观学说、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以及玄学、艺术)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5
中国与西方哲学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我可以告诉你:西方哲学认为世界或者宇宙有一个可以由理性去把握的、逻辑性的、普遍性的、永恒的、固有的“真理”,而中国哲学则认为根本没有这样的“真理”,因为宇宙万物是变化无常的,根本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固有的东西,而且这个世界还表现出辨证的特性。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确实有一个类似西方所谓“真理”的东西(比如道家的“道”、佛法的“自性”、“真如”、“佛性”),但是“道”也好,“真如”也好,却不是一个僵硬的、固有的物质实体或者精神实体,它的外在显现本身就是变化无常的,而且这个东西也绝不是凭借世俗的思辨可以去把握的。因此西方哲学重视世俗的思辨是绝不可能找到那个所谓的“真理”的!他们永远只是在相对的“世间相”里打滚,而“世间相”永远是变化无常的!所以西方哲学试图把握一个永恒的、固有的“真理”的努力,最后注定会化为泡影!
总体来说,我把西方哲学通俗的称为实心的哲学,而把中国哲学称为空心的哲学!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这里要注意,马克思主义虽然也讲辩证法,但是它的基本哲学倾向仍然是实心的,因为它孜孜不倦的就是要塞给你一个固有、普遍性的“真理”,这仍然是西方哲学的套路,只不过它披了一张辩证法的皮!因此它与中国传统哲学仍然是格格不入的!
而印度的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哲学就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能够一拍即合。这就像基督教的哲学结构与西方本土哲学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一样。
中、西方哲学的优缺点可以用一个比方说明:一根木头,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家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余地,可是一旦做成了具体的某个家具,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变化的余地。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西方哲学就相当于那个已经做成的具体的某个家具,而中国哲学就相当于那个木头。
所以,西方哲学往往只具有局部、相对、暂时的正确性,事物一旦发生变化,“真理”立即就会成为“谬误”!这样的“真理”还叫“真理”吗?因此西方哲学极易流于死板、僵化、偏执甚至是极端!西方哲学是产生极端主义的最好的温床!
中国哲学由世界的变化无常和辩证性,引伸出的是“中道”的方法论,由“中道”又进一步引伸出道德与智慧的重要性,这才是正确把握世界的必然的、也是不得已的方法,而不是象西方哲学那样以寻求某种逻辑性的、普遍性的、固有的“真理”的方法去把握这个世界,而严重忽视了“人性”这个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的因素!
西方哲学的特性非常适合孕育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可以以“局部、暂时、相对”正确的形态存在,而哲学却不可以,因为哲学追求的是“永恒、普遍”的“真理”,如果最后的结论并非永恒或者并非普遍,那么也就违背了哲学的目的!
由西方哲学所固有的这个天生的缺陷,进一步又可以衍生到他们的政治学、经济学,乃至一切学术之上,因为西方哲学所反映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某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必然会渗透到他们所有的一切学术身上!
所以,这里我可以再告诉你,即使是全世界目前最流行的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政治学思想,也依然具有其固有的缺陷,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人们把它看作是“永恒”的、“普遍”的、“绝对”的“真理”,那么你注定会犯下错误,这种错误在某种情况下可能足以致命,至少也会让你的国家半死不活!
当然,这里不是说不要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仍然是必要的(包括自由民主),但是要会学,要真正的知己知彼,而绝不能盲目崇拜,否则,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接下来,我给你举个现实的例子: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海啸使核反应堆停机,核燃料棒需要继续玲却,可是原来的备用柴油发电机被海啸冲走,而新运来的柴油发电机电源接口不匹配,插不进去,导致日本人放弃柴油机发电而改用海水冷却最后导致爆炸。日本人为什么不把新发电机组的电源接口砸毁而直接把电线接起来(然后用胶布一缠)呢?因为那是违规操作!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中国电工来说也许根本就不叫事。
所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人的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作风导致的!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作风好不好呢?我个人认为非常好,人人都遵守规则,这样的国家容易治理,但是这起事故也同样是这个原因所导致的!
下面再举《论语》中的一个案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个案例的意思是: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同一个问题,孔子却给出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却都言之成理。哪一个答案才是永恒正确的真理呢?——都不是!
孔子的心中绝没有一个固有的、永恒的成见或者结论,孔子所下的一切结论,都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所以,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任何试图从世间相上或者以世俗的思辨去把握“真理”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宇宙万物的变化无常,会让任何所谓的“真理”变得一文不值!
西方的学术,对于善于学习的国家来说,那可能是一剂可以对治自身某种毛病的良药,然而,对于那些盲目崇拜西方思想的国家来说,却是相当致命的毒药,至少也会让你半死不活!对于西方国家自己来说,他们可以依据经验来纠正某些偏差,然而那些崇洋媚外的国家却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的大脑不是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而是长在西方的肩膀上!这些崇洋媚外的国家,自己做错了,都不知道错在哪里,因为他们想当然的以为西方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绝对”的“真理”!只要你是这么想的,那么老天爷一定会让你狼狈不堪,吃尽苦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0-16
中国与西方哲学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我可以告诉你:西方哲学认为世界或者宇宙有一个可以由理性去把握的、逻辑性的、普遍性的、永恒的、固有的“真理”,而中国哲学则认为根本没有这样的“真理”,因为宇宙万物是变化无常的,根本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固有的东西,而且这个世界还表现出辨证的特性。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确实有一个类似西方所谓“真理”的东西(比如道家的“道”、佛法的“自性”、“真如”、“佛性”),但是“道”也好,“真如”也好,却不是一个僵硬的、固有的物质实体或者精神实体,它的外在显现本身就是变化无常的,而且这个东西也绝不是凭借世俗的思辨可以去把握的。因此西方哲学重视世俗的思辨是绝不可能找到那个所谓的“真理”的!他们永远只是在相对的“世间相”里打滚,而“世间相”永远是变化无常的!所以西方哲学试图把握一个永恒的、固有的“真理”的努力,最后注定会化为泡影!

总体来说,我把西方哲学通俗的称为实心的哲学,而把中国哲学称为空心的哲学!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这里要注意,马克思主义虽然也讲辩证法,但是它的基本哲学倾向仍然是实心的,因为它孜孜不倦的就是要塞给你一个固有、普遍性的“真理”,这仍然是西方哲学的套路,只不过它披了一张辩证法的皮!因此它与中国传统哲学仍然是格格不入的!

而印度的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哲学就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能够一拍即合。这就像基督教的哲学结构与西方本土哲学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一样。

中、西方哲学的优缺点可以用一个比方说明:一根木头,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家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余地,可是一旦做成了具体的某个家具,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变化的余地。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西方哲学就相当于那个已经做成的具体的某个家具,而中国哲学就相当于那个木头。

所以,西方哲学往往只具有局部、相对、暂时的正确性,事物一旦发生变化,“真理”立即就会成为“谬误”!这样的“真理”还叫“真理”吗?因此西方哲学极易流于死板、僵化、偏执甚至是极端!西方哲学是产生极端主义的最好的温床!

中国哲学由世界的变化无常和辩证性,引伸出的是“中道”的方法论,由“中道”又进一步引伸出道德与智慧的重要性,这才是正确把握世界的必然的、也是不得已的方法,而不是象西方哲学那样以寻求某种逻辑性的、普遍性的、固有的“真理”的方法去把握这个世界,而严重忽视了“人性”这个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的因素!

西方哲学的特性非常适合孕育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可以以“局部、暂时、相对”正确的形态存在,而哲学却不可以,因为哲学追求的是“永恒、普遍”的“真理”,如果最后的结论并非永恒或者并非普遍,那么也就违背了哲学的目的!

由西方哲学所固有的这个天生的缺陷,进一步又可以衍生到他们的政治学、经济学,乃至一切学术之上,因为西方哲学所反映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某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必然会渗透到他们所有的一切学术身上!

所以,这里我可以再告诉你,即使是全世界目前最流行的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政治学思想,也依然具有其固有的缺陷,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人们把它看作是“永恒”的、“普遍”的、“绝对”的“真理”,那么你注定会犯下错误,这种错误在某种情况下可能足以致命,至少也会让你的国家半死不活!

当然,这里不是说不要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仍然是必要的(包括自由民主),但是要会学,要真正的知己知彼,而绝不能盲目崇拜,否则,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接下来,我给你举个现实的例子: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海啸使核反应堆停机,核燃料棒需要继续玲却,可是原来的备用柴油发电机被海啸冲走,而新运来的柴油发电机电源接口不匹配,插不进去,导致日本人放弃柴油机发电而改用海水冷却最后导致爆炸。日本人为什么不把新发电机组的电源接口砸毁而直接把电线接起来(然后用胶布一缠)呢?因为那是违规操作!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中国电工来说也许根本就不叫事。

所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人的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作风导致的!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作风好不好呢?我个人认为非常好,人人都遵守规则,这样的国家容易治理,但是这起事故也同样是这个原因所导致的!

下面再举《论语》中的一个案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个案例的意思是: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同一个问题,孔子却给出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却都言之成理。哪一个答案才是永恒正确的真理呢?——都不是!

孔子的心中绝没有一个固有的、永恒的成见或者结论,孔子所下的一切结论,都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所以,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任何试图从世间相上或者以世俗的思辨去把握“真理”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宇宙万物的变化无常,会让任何所谓的“真理”变得一文不值!

西方的学术,对于善于学习的国家来说,那可能是一剂可以对治自身某种毛病的良药,然而,对于那些盲目崇拜西方思想的国家来说,却是相当致命的毒药,至少也会让你半死不活!对于西方国家自己来说,他们可以依据经验来纠正某些偏差,然而那些崇洋媚外的国家却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的大脑不是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而是长在西方的肩膀上!这些崇洋媚外的国家,自己做错了,都不知道错在哪里,因为他们想当然的以为西方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绝对”的“真理”!只要你是这么想的,那么老天爷一定会让你狼狈不堪,吃尽苦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