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对用?请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4分

不要复制太多、、
反作用、

成功的密密码

横跨美国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 殊不知 , 修建这座大桥 , 演绎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1883 年 , 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 布森 , 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伟大的设计。当时的桥梁专家们都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的计划。罗布森的儿子 , 华盛顿·罗布森 , 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 , 确信大桥可以建成。于是父子俩构想建桥的方案 , 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 , 然后组织工程队开始建造他们梦想的大桥。

谁料想 , 大桥开工仅几个月 , 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 , 约翰·罗布森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 华盛顿·罗布森的大脑严重受伤 , 无法讲话也不能行走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 , 因为只有罗布森父子才知道怎样把这座大桥建成。然而 , 尽管华盛顿·罗布森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 , 但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一天他躺在床上 , 忽然一闪念想出了一种能和别人交流的密码。他惟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 , 于是他就用那根子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 , 通过这种密码的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 13 年 , 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 , 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 反映客观事物 , 还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正确的意识通过人们的实践 , 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约翰·罗布森父子在别人认为是 " 天方 夜谭 " 的事情 , 却能够科学地预见大桥可以建成。在这正确认识的指导下 , 父子俩开始构想建桥方案 , 并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组织施工。

巫马子问道

巫马子对墨子说 :" 你主张兼爱天下 , 并没有利于人 ; 我主张不爱天下 , 也不曾害于人。我们两人的功效都没有看见 , 你为什么自以为是 , 而老是责难我呢 ?"

墨子回答 :" 譬如街上的房子失火了 , 一个邻居准备取水用来扑灭火灾 ,另一个邻居准备操起火把去 助长火势 ,但是都还没有做到 , 你说这两个人谁好呢 ?"

巫马子回答 :" 当然是准备救火的邻居好 , 而那个想火上添油的人不好。 "

墨子微笑着说 :" 对啦 ,虽然他们两个人的功效都没见到 ,但谁是谁非巳得到判定 ,这就是我自以为 是 ,而以你为非的道理了。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墨子用这个故事来强调人的动机的重要性。动机与效果通常是一致的 , 当然也有例外。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未见效果而为自己诡辩。动机 ( 意识 )本身有好坏之分( 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之别 ), 当然 , 真正的动机还应该看客观效果。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动机 , 做到按客观规津办事 ,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社庙之鼠

齐景公晏子 :" 治理国家最怕什么呢 ?" 晏子回答 :" 最怕社庙里的大老鼠。 "景公不解地问 :" 这话怎么说 ?" 晏子回答道 :" 社庙是祭神的地方 , 用木头做柱子 , 外面糊上泥巴做成墙壁 , 老鼠都一窝一窝地住在璧洞里。用烟熏吧 ,恐帕烧坏了里面的木柱 ; 用水灌吧 , 又怕冲坏了墙脚。老鼠在里面安居乐业 , 生儿育女 ,人却束手无策 , 都是因为怕毁坏了社庙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种情况,您大王左右不少亲信就是这样的大老鼠。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主观符合客观。故事中庙、人、鼠 ,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 我们不能只看到烟与木柱、水与墙脚 , 之间的关系 , 而应该全面地分析客观情况 , 只有这样 , 才能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才能真正地消灭“老鼠”。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事中人、鼠、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人们只有正确分析 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正确解决这一问题 ,而不能 " 投鼠忍器 " 。同时, 任何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即矛盾 , 矛盾是普性与持殊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又要具体分析矛盾的持点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火与木柱、水与墙脚 , 人、庙、鼠是矛盾的 , 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权其实是人赋予的 , 人虽恨老鼠 , 却又被迷信束缚而不敢毁坏神庙。不过 , 既然是害人的老鼠 , 就不能任其嚣张。人们随着时间、地点、 条件的转移 ,终归能够找到消灭 " 老鼠 " 的正确而又具体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随着实践本身的不断变化发展 , 人们的认识应该不断深化 , 不断扩展 , 不断向前推移。这则故事启示我们 : 当客观实际发生变化时 , 人们的认识水平不能再停滞不前 , 不能受 " 迷信 "束缚 , 这会制约人们实践水平的提高。因为 " 只有打破封建迷信、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 才能进行彻底的 " 革命 ", 老鼠自然无藏身之处 , 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寓言典故】偷鸡贼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