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包括南明)所有皇帝

的年号、姓名、庙号,出生日期至死亡日期!!在位多少年!谢谢

一、明朝君主列表

1、

2、

3

二、南明君主列表

1、

2、

3、

扩展资料:

君主资料:

1、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制度,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3、朱由崧

朱由崧(1607年—1646年),明朝第十七位皇帝,南明首位君主。明末清初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 

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年号弘光,后世称为弘光帝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朱由崧生于福王京邸,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其父朱常洵封德昌王,朱由崧受封为福王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福王朱常洵被杀两年后,崇祯帝下诏令朱由崧袭封福王爵位。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崇祯帝殉国后,同年五月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权,在位仅八个月。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南京城门大开,朱由崧逃亡芜湖,后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处死。时年四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9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明朝:

1、朱元璋 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2、朱允炆 惠宗 成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上金贝古墓

3、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4、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5、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6、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7、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8、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9、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10、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11、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12、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13、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14、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15、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16、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

1、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2、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3、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4、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扩展资料: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7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成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在位多少年,自己算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成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上金贝古墓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