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段的一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的意思

如题所述

翻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学而篇》。

《学而篇》简介: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2

意思是君子,吃东西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太舒服,对工作需要勤劳快速,说话需要严谨,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喜爱学习了。

出处:《论语·学而》

《论语》介绍:《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孔子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扩展资料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自《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扩展资料: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讲求的是追求的问题,属于精神层面。你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真理追求上,还是放在物质享受上。这里的食、居仅仅是物质欲求的代表。人的欲求是无止境的,对一般人来说,“食”是越美越多越好。

“居”是越大越舒适更好。现代某些过去的“公仆”更甚,对于吃喝,哪个稀有就吃哪个,哪个最贵吃哪个,哪种最贵喝哪种。不然不上档次你就是不给面子。。穷奢极欲那比和珅过犹不及,人家和珅好歹还是个真正的人才。然后对于真正的君子来说,“学”才是第一位的,为了“学”,其他物质上的追求都抛居脑后。

因为对他来说,真正让我开心快乐不是吃的有多少,不是住得有多舒服。他压根就对“宁在宝马里哭泣”严正鄙视。只有知识才能让他快乐无比。古有庄子不做官,用心修学;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划粥断齑等好学的实例;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许是最好的印证。

“敏于事而慎于言”讲的是对待人与事的态度问题,强调在实际行动中的准则。对于君子而言,有“事”就要积极应对,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而且是快速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做人求学的态度,一种责任心所在。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敏于事都是君子所为,合于“礼”,合于“道”。敏于事的同时,言语谨慎。口为祸福之门。就拿我们现在的企业团队来说,一个团队的向心力怎么样,一个团队和不和睦,领导者的言语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句话苛刻了,一句话薄情了,大家心里就难受;你一句话讲的道义,大家就团结;你一句话知错必改,深刻反省,大家就感动了。

尤其是这个“慎”字,告诉我们讲话一定要经过大脑,不要随便就顺着你的情绪讲出来。说出去的话跟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你带情绪时讲的话肯定是不理智的,肯定是不成熟的,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做,很简单,就是“少说费话、多做实事”!

“就有道而正焉”讲的是“好学”的方法问题。你得向有“道”的人学习请教,得认清什么是有“道”的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现代社会还是有些江湖骗子的,佛教法眼宗的文益禅师的《宗门十规论》中的第一条就是“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可是还是有好些这样的师傅,自己水平一般般却吹到天上去,尤其是在书法界。

认准了有“道”之人,就跟着有道之人走在“道”的路上,久而久之,你也必然进入“道”的境界。就像慧可禅师认准了他所要的“道”只有达摩祖师能给他,“断臂求法”成为禅宗第二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己.”
<语境>听了有子的议论,子禽说:“善于观察,就是好学的人吧!”
<译文> 孔子说:“成熟的人可以吃不饱,住不好,但一定要敏锐地发现那些应该被理
解却没有被贯通的史实、 世事和自己的行为,说话的时候注意不说废话,不说空话,不能
名不符实, 不能自相矛盾,寻访体认了北辰尧舜之道(生发万物且容融万物的东西)的人,
矫正自己的理解,这才是好学!”追问

孔子哪方面的思想

追答

此章在谈论为学所该有的精神与态度。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虽看似安于贫穷的行为,但其原因并非安贫,而是乐道。而其所乐的是何道呢?小弟以为这所乐之道有二:一是因为其志在学习及其所带来的乐趣,所以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亦即学而篇首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意;二是因为不取不合义的利,故乐自义来。除此之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亦还有一层较为消极的意义即是: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

参考资料:百度

追问

全文意思

参考资料:百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1-19
译为《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