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有什么起源吗?

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存在字形、词汇以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因为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

1、字形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字字形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

2、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

3、存在时间的差异,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3、繁体分为「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两种,用字有一定差异。台湾正体是最复杂最原始的旧字形繁体字,港澳繁体则是经过了一定简化和异化的新字形。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是台湾正体+港澳繁体+简化字的综合。

如「学」字和「国」字是跟简体中的一样而不是繁体的(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方案参考了部分日语)。「污」字写作「汚」,是异体繁体。而「图」字则写作「図」,「单」字写作「単」,这是和中国不同的简化方案。

4、目前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日语中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也使用部分汉字)、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海外华人地区。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广泛使用简体中文,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繁体中文。

5、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因为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存在字形、词汇以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1、字形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字字形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

2、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

3、存在时间的差异,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1、繁体字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而来,因此有很多能够考察出字的本义,也就是它最原初的意思。

2、比如说“引”实际它的本义是拉弓的动作,而现在其意思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字在字形上还是没有改变的。

3、再比如“龙”现在已经简化成了“龙”,繁体字更容易使人感觉龙是一个张牙舞爪,投长犄角的动物,而简体字已经感觉不出来了,这是因为繁体龙是从原始的象形文字变化而来,慢慢历经了篆书、隶书、行书等的影响,才有了“龙”这个文字。

4、简体字是建国以后进行的文字改革的产物,方便人们学习和记忆,有利于使用和书写。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的定义

已经被简体字代替的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文字。

2.繁体字的现状

北京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原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向北京晨报表示,联合国已决定自二○○八年以后,原在联合国同时使用的中文繁体、简体字,一律使用简体字。

中国一九七一年进入联合国后,全面推动中文简体字,排除繁体字。联合国有关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文字相关条例也规定,所有社区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来源国所使用的现代语言,应保持一致。

中华民国未退出联合国前,联合国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是使用繁体字。由于中国当年推动简体字有许多阻力和障碍,长久以来,联合国一直是繁、简字并行。但近年因中国政经实力大增,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有关中文版几乎都朝简体字的趋势走。

大陆着名语言学家、现已百岁高龄的周有光指出,联合国正准备把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改用简体字,因为用两种字体没有必要。他说,如果用了简体字,就证明简体字的方向是对的,是得到全世界多数人同意;同时证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学中文的人逐步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简体字慢慢会变成中文唯一标准。

目前繁体字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使用人数约为三千多万。简体字用于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使用人数超过十三亿。另外,像日本、南韩原也有一些汉字,近年已陆续出现简体字。

3.繁体字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的民族,有着她过去光辉灿烂的一页,而她过去的辉煌又主要是靠汉字——确切地说,应该是繁体字一一流传下来的,繁体字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这种牢不可破的结合又赋予繁体字某种特殊的意义,使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名词,象征着五千年的古国文明,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民族的团结,象征着悠久灿烂的文化。

同时,汉字又是美学的对象,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多种字体,发展了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解字游戏,促进了国画艺术,使人们获得很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高大的美学形象,形成了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审美心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有一部分的历史原因。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

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

扩展资料:

历代朝廷通过编写“字书”颁定的规范汉字,相对于民间自发使用的各种简化字,具有官方权威性。但秦后历朝所用之玉玺及各级官印,仍使用篆体。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成为了规范汉字。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

当年国民政府推出的简体字中,很多都是现在正在使用的简化字,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影响很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包括《简化字总表》及现有的字词典。

中国民间一般称简化字为简体字,主要是乍看之下,简化字在字体形象上简化了,实际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有2种:一种是“简体”,大多是从俗字、古字、草书中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繁体字

百度百科-简化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简体字,与繁体字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汉字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形体,这几个形体笔画多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的叫简体字。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描绘事物的形象的精细和粗略就产生了简体与繁体的区别。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繁体和简体。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简体字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还是20世纪的事情。早在清末民初,面对内忧外患,以陆费逵、钱玄同为首的一批激进人士就呼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笔画的繁复程度已经阻碍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和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乃“亡国灭种”的根源。

扩展资料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

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

目前,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