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有关于珍惜青春的事例。举得多一点,最好在50字以内概括

如题所述

苏秦刺股
(珍惜时间发愤读书是成才之路)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温饱难继,读书自然是很奢侈的事。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和帮别人打短工,后又背井离乡到了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
苏秦自恃学业有成,便迫不及待地告师别友,游历天下,以谋取功名利禄。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自己的盘缠也用完了。回到家里,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自讥笑他。此情此景,令苏秦无地自容,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
“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学业未成而急于求成啊!”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发愤再读书,他想道:“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决心埋首读书,却不能凭这些学问来取得尊贵的地位,那么,书读得再多,那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每天研读至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次日醒来,都懊悔不已,痛骂自己无用,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倦困难当,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读状态。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状,心有不忍,便劝他。可是,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惟有如此。才能催我苦读!”经过“血淋淋”的一年“痛”读苏秦很有心得,写出“揣”、“摩”二篇。这时,他充满自信地说:“用这套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服许多国君了!”
于是苏秦开始用凭所得的学识和“锥刺股”的精神意志,游说六国,终获器重,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6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第2个回答  2011-11-29
少状不努力。一生在内地
第3个回答  2011-11-26
这种事情看散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