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频临灭绝的动物

如题所述

世界十大频临绝种动物(2009-08-26 13:39:55)标签:褐马鸡 扬子鳄 爬行动物 麋鹿 朱鹮 中国 文化 1.古朴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2.仰鼻蓝面: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Rhinpitheius roxellanae 。 3.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发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4.中华之魂:华南虎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5. 东方之珠—— 朱鹮 朱鹮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6. 世界珍禽:褐马鸡 褐马鸡世界的珍禽,褐马鸡堪称国鸟,中国的“国宝”。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它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后,把褐马鸡当作掠夺的对象。不少资本主义国家一向以羽毛点缀军装,因而名贵的褐马鸡羽毛就显得更加昂贵了。在清王朝时,一对褐马鸡在欧洲市场上可售银币千元以上。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孑遗物种: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8.高原神鸟: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9.雪域喋血:藏羚羊 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10.失而复得:四不象 麋鹿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顷,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裸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麋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4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1987年6月6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就此灭绝——在地球上永远永远地消失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 比如说渡渡鸟。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它们不会飞,因此它们把卵产在地上。当在16世纪,有人带了一些猪来到岛上生活,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且吞食了渡渡鸟的卵。到了1681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麋鹿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我们应该保护生物。 物种不复存在的想法由于与神学相悖,致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 早在十八世纪末以前,博物学家们开始一致同意,在地球历史上,物 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灭绝的走兽,特别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处游 荡的恐龙和其它庞大的野兽。它们遗留的化石使人们张口结舌、目瞪 口呆。达尔文在南美洲发掘出几个“灭绝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种 起源》写道:“我想恐怕再也也没有人比我对物种灭绝更加惊奇了。” 目前,科学家认为,物种灭绝一直是生命进程中的一部分。芝加 哥大学古生物学家大卫.劳普David M. Raup估计。以往存活物种的 百分之九十九现在已经灭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劳普和同事杰克. 塞普科普斯基(Jack Sepkoski)详细深入地研究化石记录后,公布 了对物种灭绝“背景”比率的研究结果,即有机体在地球生命史中灭 绝的正常比例。化石记录表明,物种至少经历了五次大消亡或者大灭 绝。从地质学角度来看,在极短的时间内。灭绝的比例急剧地上升。 根据劳普的研究,规模最大的物种灭绝发生在大约 2.25-2.45亿年似 前,消亡的物种竟占存活物种的百分之九十六之多。所有物种的四分 之三,包括最后一代恐龙,在0.65亿年前的大灭绝中消失。 对于这些大灭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 起因是当大陆板块从热带向极地漂移时,全球气候发生的变化。还有 一些科学家宣称。大规模的小行星群或者彗星群与地球相撞,产生世 界范围的尘云,遮住了阳光。致使气温下降,导致了物种大灭绝。地 质学家和古鸟类学家仍然在为这些和其它一些理论找证据。 物种灭绝和物种进化关系密切。达尔文发现,关于物种和生命形 式更替阶段之间的关系,灭绝物种的化石是绝妙的解释。达尔文还意 识到,新物种的产生与现存物种的消亡密切相关。在《物种起源》中 他写道:“新物种的出现和旧物种的消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于物种灭绝以及它在物种形式(新物种的形成)中的作用,进化论 生物学家不断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响的思想之一来自哈佛大学的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 馆的奈尔斯.埃尔德雷德(Niles Eldredge)。他们的断续性平衡理 论认为,物种进化过程中,每隔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就会有短期的 急剧变化;其时某些物种灭绝,某些新物种出现。也就是说,在大约 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一定数量的物种灭绝后,剧变就会发生,物种灭 绝为新物种提供足够的进化空间。 地球正处于另一次物种大消亡中,小行星绝不是此次灭绝的原因。 目前的大灭绝是非常完善的物种——智人(现代人的学名)活动的结 果。由于生境破坏破坏、环境污染、现代工业的恶果、迅速的人口增 长,致使每天都有几十种动植物灭绝。也许在随之而来的几百万年内, 物种大灭绝为新物种的发展提供了余地。但是,正如达尔文所言,一 个物种消逝后将决不再现”。今天的植物、昆虫等动物一旦灭绝,将 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