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什么别称

如题所述

湖南的别称是芙蓉国,又称“三湘”,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位于中国中部,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湖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扩展资料:

湖南省别称在晚清时期发生了由“楚”及“湘”的转变,明代的分封制度与督抚制度使各布政使司与周代诸侯国之间产生文化意义上的联想,特别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与《诗经》中国风“二南十三国”在数量上的巧合,使得内地诸省均采用周代诸侯国国名做为别称。

湖广布政使司即在此时与“楚”对应。“湘”原本仅指代湘资流域,自宋以来,士大夫与文人对“三湘”的解释发生变化,沅澧流域与“湘”产生了交集,这扩大了“湘”涵盖的范围。

晚清湘军兴起,极大地提升了“湘”的影响力,使得其在与“楚”的竞争中胜出;而“湘”奠定的文化认同也使得“湘军”内涵由以湘乡勇为主力组成的新军扩大为指代湖南全境的军队,二者相辅相成。

戊戌变法之前的新政运动,巩固了这一成果,最终在20世纪定型。观察清代至民国湖南人编纂的湖南地区总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楚——沅湘——湖南——湘”这一变化。

湘、楚均为湖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概念。自晋设立湘州以来,湘资区的高层政区地域几乎没有变动,非常稳定,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这一地区常被称为“湖湘”或“湘”。对比来看,楚包容性强但模糊,湘针对性强且清晰。清初虽将湖广地区分为湖南、湖北二省,但湖南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因此“楚”仍长期为湖南的代称。直至晚清湘军兴起,湘的影响力才远超过楚,最终成为湖南的首选代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湖南的别称是芙蓉国,又称“三湘”,简称“湘”。
“三湘”的三种说法:
1、湘江源头和漓江交汇的地方(灵渠)叫漓湘,中游有潇水汇入,叫潇湘,中游有蒸水汇入,叫蒸湘;
2、湘乡,湘潭,湘阴;
3、湘北,湘中,湘西。
个人更倾向第一种说法。
希望能够帮到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1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别名有:湘、楚、湘楚、潇湘、三湘四水。——常识地理篇。
第3个回答  2013-11-09
湖南的别称是
,又称“
”,简称“湘”。

”的三种说法:
1、
源头和
交汇的地方(
)叫漓湘,中游有潇水汇入,叫潇湘,中游有蒸水汇入,叫蒸湘;
2、



3、
,湘中,湘西。
个人更倾向第一种说法。
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