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华歆拒金品德高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5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华歆拒金品德高尚
第2个回答  2007-10-29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道:“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