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文”和“汉语”

请教一下,有关“中文”和“汉语”的区别。

“中文”和“汉语”的区在哪里?

觉着一样的就不用回答了!

中文和汉语是不同的。中文专业里包括汉语。
中文专业具体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等。
新闻学专业:大众传播学、消息写作、中国古代新闻史、现代新闻史和当代新闻史等。
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隶属于中文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4
中文——作为一个民族的母语,中文是当今世界流行语言体系里最大的一个分支。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就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是一种发源最早而成熟最晚的一个语言体系。是东方文明的一种标志与成果,是人类用来精确命名与定义万事万物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体系包括几千个常用单字和上万个字词成语,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属汉藏语系。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一些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与此相适应的汉文,也著称于世。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日益丰富起来的,但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因此产生了不少方言土话,差异较多。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本文有关叙述皆使用汉语拼音标音。

汉语的特点 主要有:

语音特点 一般说来,一个音节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有21个声母, 即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35个韵母,其中有单元音韵母:ɑ、i、e、o、u、ū,复合元音韵母,如ɑi、ei、ɑo、ou等。还有元音加鼻音韵尾组成的韵母,如ɑn、en、ɑnɡ、enɡ等。上述韵母,原则上还可以加上韵头i、u、ū,成为iɑo、iou、uɑi、uɑn、ūɑn、ūe等。只有一个特殊韵母er(“儿”字的音),它是永远不跟声母拼的。有的音节可以没有声母,如ɑi“爱”,ou“欧”,ɑnɡ“昂”等;但是不能没有韵母。

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有4个声调:55、35、214、51。声调,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各种形状,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昌”和“常”都读chɑng,但是声调不同。这是同音不同调。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阴平声以“一”为号,如昌(chānɡ);阳平声以“'”为号,如常(ch姇nɡ);上声以“ˇ为号,如厂(chǎnɡ);去声以“\”为号,如唱(chànɡ)。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桌子”、“石头”。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轻声不加符号。

汉语语音的配合非常富于系统性,不是每一个声母和任何一个韵母都能相配,或者每一个韵母和任何一个声调都能相配,而是有规律的。

就声母而言,按发音部位可以分为6类:①b、p、m、f是唇音;②d、t、n、l是舌尖音;③z、c、s是舌尖前音;④zh、ch、sh、r是舌尖后音;⑤j、q、x是舌面音;⑥g、k、h是舌根音。发音部位相同,语音配合情况一般也相同,例如,ū不在唇音b、p、m、f的后面出现。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的后面都没有i和ū;与此相反,舌面音后面只能有i和ū。舌尖音后面没有in出现,也没有ūn。

就韵母而言,语音的配合也有规律。例如,ɑi、ei的前面没有韵头i;ɑo、ou的前面没有韵头u;ɑi、ei、ɑo、ou的前面都没有韵头ū。

就声调而言,语音的配合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声母是 b、d、ɡ、j、zh、z(这种声母称为不送气声母),而又以鼻音韵尾收音的,一律不与阳平声相配合。

在汉语普通话中某个音不与某个音相配,有两种原因:①语音本身所制约,某个音与某个音连在一起,发音不方便,例如zh、ch、sh、r不和i、ū拼,j、q、x不和ɑ、o、u拼,就是这个道理。②历史所造成的,例如d、t、n、l不和 in、ūn拼。某声调不与某个音配合也是历史造成的。

词汇的特点 汉语的词汇,最大的特点是单音成义,就是每一个音节代表一个意义。汉语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因此可以说,每一个字代表一个意义。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有一种词是由联绵字构成的,或者是由叠字构成的,就必须用两个音节合成一个意义,拆开即失掉原来的意义。联绵字,就是两个字联结成一体的意思,如“踌躇”、“从容”,把“踌”和“躇”拆开即不成话,把“从”和 “容”拆开后也同 “从容”的意义不相干。叠字,如“鸡声喔喔”里的“喔喔”,“流水潺潺”里的“潺潺”,如果拆开了,“喔”、“潺”也不成话。但是联绵字和叠字在汉语词汇中毕竟是少数,从一般情况来看,汉语词汇仍是单音成义的。

现代汉语有许多双音词,如“电话”、“电灯”、“风车”、“水库”等;也有一些三音词,如“自来水”、“图书馆”等;还有四音词,如“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等。这些称为“合成词”。其中每一个字都可以称为“词素”,它是一个词的构成部分,词素本身也是有意义的。例如,在“电话”一词中,“电”和“话”都有意义。当然,简单地把“电”的意义和“话”的意义加起来,并不能构成“电话”的意义,但是不能以为“电”和“话”和“电话”无关。“自来水”不能解释为“自动到来的水”,但是,当初造词的人确实想到这种水是自动到来的,而不是从井里打出来的,现在当人们说这个词的时候,还明确地意识到这个词里面包含着“自动”的“自”,“到来”的“来”,“水火”的“水”。

汉语在接受外来词时,舍弃一个字有一个意义的特点。“科学”这个词,最初时曾音译为“赛恩斯”,拆开来看,“赛”、“恩”、“斯”这三个字(音节)都和“科学”的概念无关。后来改为意译,译成“科学”。科学是分科的学问, 这样“科”和 “学”都有意义了。又如“电话”最初翻译为“德律风”,这个词来自希腊语têle(远)和ph�nè(音),直译该是远音,但是现在译成“电话”就更合乎汉语的习惯。虽然我们也有一些译音的词,如“咖啡”、“沙发”、“阿斯匹灵”,但是这种外来词毕竟是少数。我们把外来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词,如“咖啡”;另一类是译词,如“科学”、“电话”等。在其他语言中的外来词,一般总是借词占大多数,而汉语的外来词则是译词占大多数。

汉字正是和汉语单音成义的特点相适应的。既然每一个音具有一个意义,所以就用一个方块字作为一个音节的代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8682.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