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捞尸人:终日与遗体打交道,规矩繁多,为何最怕遇到花季少女?_百度...

如题所述

在中国,巫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最早以占星术和占卜的形式出现。《汉语大词典》中对“巫”的解释是,这是一种从事占卜、祈祷,并兼有求福、治病等工作的职业。《说文》中提到“巫”肆历氏其实专指女性,"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称为巫。巫文化作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当今社会更加崇尚科学,但仍有部分地区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巫文化习俗,比如湘西赶尸、藏族天葬。如今,还有一个与它们相类似的职业,被称为黄河捞尸人,也被人称为“水鬼”。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早在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黄河溺亡的记载。1704年,康熙还曾派人对黄河进行探源,并绘制了《星宿河源图》。从古至今,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但黄河流域广阔,水流湍急,不少人溺死后会顺着河水冲出几十里,捞尸人的职业就这么诞生了。他们就像入殓师一样,从不愿意主动向人提及自己的职业,因为很多人听到就会觉得晦气。事实上,他们在从事这项职业时,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需要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愿意当捞尸人的多半是些在河岸生长的渔民,他们精通水性,以此为生。一个普通的捞尸人,平均一生要打捞起400到500具尸体,他们总是在与死亡打交道,尤其到了夏季是溺水最高发的季节,也是他们一年中工作最辛苦的时候。而且由于职业特殊,捞尸人是没有安全保障的,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愿意为这些“水鬼”作保险担责。
见惯了生死的捞尸人们,其实并不会因此就变得麻木,反而每当有尸体被打捞起来时,他们就会悲从心来,因为这又是一条本该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老师傅们都说,打捞了这么多年,其实最害怕的还是死在河中的花季少女。人溺水后会沉入河底,一般四五天之后,身体在水中泡发胀气就会慢慢浮上水面。这时候如果是男尸就会面朝下,女尸则会面朝上,头发散开在水中,面部被腐烂变形,样子十分骇人。如果是花季少女,多半是因为情伤投河,不仅死相难看,也令捞尸人感到痛心。在打捞女尸的时候,打捞工具很容易被头发缠住,如果再遇上急流很容易被尸体带入河中。
对捞尸人来说,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遇到既没有沉底也没有浮在水面,而是仅仅只有头发悬浮出来的尸体,他们万万不会打捞。因为这种现象被认为是水里的煞气,这些直立的尸体在水中顺着水流一直向前“走”,甚至还能在干涸的河床上看到脚印。即便是日日与尸体打交道的捞尸人,也是不愿意去招惹这些“冤魂”的。
捞尸人这种特殊的职业,其实更需要人们的尊重,虽然他们也是为了生存,需要有回报。《耍孩儿·骷髅诉冤》中说: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正是有了捞尸人的存在,才让许多漂散在河水中的尸身,能够被亲人领回得到安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