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哪本书?

如题所述

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西汉刘向撰《列仙传》。

道教兴起后,记述神仙事迹之专著应运而生。《列仙传》启其端,《神仙传》继之,而《列仙传》宣传神仙之存在与可学,正与道教追求长生成仙的理想相吻合,于是神仙传记历代迭出,踵事增华。

道教神仙体系

(一)三清与五老君

三清
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祇

五星星君
岁星(木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闿阳
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苍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其他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
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界之神

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城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来

灶君

门神

财神

瘟疫神

(四)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南华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庄周
通玄真人:据传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
冲虚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郑人列御冠

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
彭祖:颛顼帝之玄孙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宁封子:黄帝时人
赤精子:颛顼时人
容成公:黄帝之师
安期生:海上仙人
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八仙
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北五祖
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君王玄甫
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钟离权
纯阳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吕洞宾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

南五祖
紫阳真人张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贤真人薜道光
翠虚真人陈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
长真凝神玄静温德真君谭处端
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刘处玄
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晤王处一
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郝大通
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邱处机

二 解释

三清
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合称,为道教信奉的至高无上的尊神。“三清”,原指三位尊神所居之处。道书说,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上清境,由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居大赤天太清境,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三清统御诸天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造。始见于《真灵位业图》。

三十二天帝
道教称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方天帝,共三十二天帝。见《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

六帝二后
六帝指玉皇大帝、东王公和四极大帝,二后指金母和后土皇地祇,是道教三清以下最高神。

玉皇大帝
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之简称,亦简称玉皇或玉帝。在道教中,他居“三清”之下,为总执天道之神。在民间,人们将他看成是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一切神仙都要听命于他。农历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的生日,道观中要举行祝寿道场,育经礼忏。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玉皇要巡视三界,考察人间善恶、祸福。这天,道观中也要举办道场,迎接玉帝。过去,在民间,也有接送玉皇的习俗。

东王公
亦称木公或东王父,亦称为青灵始老君。据称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

四御
是仅次于三清、玉皇、东王公的四方大帝。
第一位是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被视为总执天道的神灵。
第二位是中央紫微北级太皇大帝,被视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的神灵。
第三位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被视为辅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级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间兵革的神灵。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祗,被视为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对于四御,还有说是四极大帝的。即:
东极青华大帝(总领万类)
南极长生大帝(总领万灵)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领万神)
北极紫微大帝(总领万星)

金母
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也称西王母。《太平广记》称:西王母与东王公(木公)共理二气,男子得道,名隶木公,女子得道,名隶金母。

后土皇地祇
亦名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是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古代奉祀后土作男像,唐武则天以前已出现女像。宋徽宗以后,都为女像。民间俗称“后土娘娘”。

扶桑大帝
为东方王,据《上真众仙记》称:"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碧玉城。"

玄元十子
道教称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元赵孟頫撰有《玄元十子图》。(《道藏》第十二)

太乙
星名,在紫微宫闾阖门中。《星经》称:"太乙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十一曜
道教称日、月、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紫气、月孛、罗睺、计都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大曜星君。

二十八宿
指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斗星君
亦称天罡,在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七星一名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天衡,六闿阳,七瑶光。据称北斗星君主命禄籍,上法九天谱箓,中统鬼神都目,下领荣真兆民命籍,见《云笈七签》。

左辅、右弼
北斗九星之二,北斗七星合左辅、右弼,是为九星。见《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梓潼文昌帝君
亦称文曲星,是掌文运禄籍之神。

寿星
也称南极老人星,据称主寿考,见则天下理安,祠之以祈福。

三官
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称。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故三官又称三元,尊为“三官大帝”或“三元大帝”,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团。职司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武当山太和宫三官阁内供奉有三官像。

五百灵官
道教神名。相传,真武入武当山修道时,其父净乐国王遣大臣率五百兵追赶之,后来五百兵亦修道不返,皆成神仙,称为五百灵官;五百灵官的统帅,就是五显灵官,亦称“灵官大圣华光五大元帅”。其形象为戴冠着袍,双手捧笏,恭顺待立。

王灵官
为道教的护法神,镇守山门。相传,王灵宫姓王名善,北宋末道士,尝从西蜀萨守坚爱护符法,是林灵素的再传弟子。王善死后为灵官,玉帝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主事纠察天上、人间功过,惩恶扬善。武当山保存有铜铸鎏金王灵官像,形像为三目圆睁,满髯高翘,口露獠牙,面容威严,披甲执鞭。

斗姆
道教信奉的智慧女神,为北斗众星之母。道书说,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了九个儿子。老大、老二分别为勾陈大帝和紫微大帝,另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等北斗七星。武当山太上观内存斗姆像,左右各四臂,手持日、月、弓、金玲、金印、戟等,戴冠着服,面容慈祥。

三霄娘娘
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相传为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她们执掌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愚与否,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从前信士求儿女,都要拜三霄娘娘。现在紫霄宫父母殿内供奉有三霄娘娘。头戴饰宝凤冠,身着华丽服饰,面容丰润慈祥,各持宝物,文雅端坐。

财神
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武当山顶南厢房内供奉有比干、赵公明、关羽。赵公明和关羽既是财神,又是护法神。

十二元神
十二元神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之神,按日轮值。图中各神皆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的顺序在冠上圆饰中绘动物形象以为标志。

天蓬元帅
道教列为天之大将,宋代以真武、天蓬、天猷、翊圣为四圣。

天猷副元帅
道教之守卫神,与天蓬元帅等同列为四圣。

佑圣真武
真武即玄武,原象征北方星辰。道教称为真武大帝、荡魔天尊。

黑煞将军
据称为玉帝辅臣,授命卫时,乘龙降世,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太平兴国六年封翊圣将军,大中祥符七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见《事物纪原》。

八卦诸神
八卦神为太乙使者,以乾、坤、坎、艮、震、巽、离、兑八卦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谙神冠上各绘以卦形,以示区别。

五岳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或作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汉以后,由于迷信盛行,认为五岳与天相通,除了兴风雨,主水旱之外,并主官吏仕途,生老疾病。以后道教并以泰山神为东岳大帝,主召魂魄,知人生命长短;以南岳主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鳞甲水族,宋时加封为司天昭圣帝;以西岳主世界金、银、铜、铁、五金之属、陶铸坑冶,兼羽毛飞鸟,唐玄宗以西岳正当本命,封为金天王;以北岳主世界江、河、淮、济,兼虎豹走兽、蛇虺昆虫,宋尊号安天玄圣帝君;以中岳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武则天尊为神岳,封天中王,后又封帝。

四渎
即江、河、淮、济,历代皆以五岳、四渎为山川神的象征,唐封四渎为公,宋封为王,元沿之。

八仙
指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徐仙翁、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功曹
亦称四值功曹,道教所值年月日时之神。灵官与功曹,都有护法赏善惩恶等职。

天丁、力士
天丁、力士为护卫神,道教以力士为岁之凶神,主刑威,掌杀戮。

青龙君、白虎君
为道观山门护卫神,左青龙孟章神君,右白虎监兵神君。

神荼、郁垒
为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居度朔山桃树下,见《黄帝书》。民间多于门上书二神和虎,以驱鬼辟邪。

城隍
城隍神始见于《北齐书》,是城市守护神,道教中的一位专门扶正祛恶、护卫城邦的神。六朝时,郢城中已有祠,俗号城隍神。唐朝后,城隍神信仰盛行起来;宋代荣立国家祀典,各府州县皆产戾祭祀;元代在京都建城隍庙,封神为“佑圣王”,成为封建国家的守护大神;明代屡受封赐,明太祖封都、府、州、县城隍为王、公、侯、伯不等。后放心,只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职责为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和风雨、管领亡魂诸事。旧时,常在农历四、五月举行城隍会,把城隍神放到神舆上,由人扛抬巡行,谓之出驾。后随人扮的牛头马面、判官小鬼,以示惩恶劝善。

土地神
又称土地公、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很低,是土地保护神,其信仰在农村更普遍。六朝时,将当时名人死后视为土地神,遍祀城乡。唐朝,城市中心供城隍为主,城中土地神为城隍下属。宋以后,土地神信仰盛行。其形象为衣着朴实,慈祥可亲,平易近人的白发黑衣老人,伴有老妪,称之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旧时农村年节奉祀,以祈求保佑当年清静,五谷丰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葛洪的《神仙传》,还有西汉刘向撰《列仙传》,神仙传是后者, 属古代志怪小说集

    神仙传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汉族志怪小说集。共十卷。

    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虽事多怪诞,但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

    东晋葛洪所著的《神仙传》,现存两种版本:一为九十二人附二人传本,见于《道藏精华录百种》等道典中;二为八十四人传本,见于《四库全书》中。

    此外,唐人梁萧又称其“凡一百九十人”,可见今人《神仙传》并非全本。

    内容编辑

    《神仙传》中故事众多,故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生动。如《栾巴传》写仙人栾巴为民除害的故事,中间说一庙鬼化作书生,骗太守许以女儿。栾巴见之,遂做法驱之,使庙鬼现形为老狸。

    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刻画了道教的法力,笔墨虽少,却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类似的故事还有《王远传》、《刘根传》、《吕恭传》等,均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列仙传

    《列仙传》是中国最早且较有系统的叙述古代神仙事迹的著作,记载了从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至玄俗(西汉成帝时仙人)七十一位仙家的姓名、身世和事迹,时代跨度较大。传记体例仿《列女传》,首为众仙传记,记后各有四言赞语,篇末总赞。《列仙传》一开始出现并非道书,有人认为是志怪小说,也有人看作杂史杂传,但它后来被收入《道藏》(138册),成为道书。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通过热烈迷狂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较完整的神仙谱系,而《列仙传》中出现的众神仙成了这个神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本】

    明正统道藏本,二卷七十则。

    【作者】

    旧题刘向撰。应系伪托。

    【评价】

    《列仙传》是宣扬道教神仙信仰著作之一。旧题为西汉刘向撰。然《汉书·艺文志》只录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独无此书。《隋书·经籍志》始著录,有《列仙传赞》二卷,题刘向撰,晋郭元祖赞。又云“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晋葛洪《神仙传序》亦称此书为刘向所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向撰。但书中郑交甫遇江妃二女的故事已在曹植《洛神赋》中用为典故,故成书不会太晚。今人多疑其为汉魏间文士所作而托名刘向。

    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历考《列仙传》中所载,中举者十万人,拔笔者八千余处。”

    【思想】

    《列仙传》认为修道成仙是不论身份高低的,经过一定的修炼或有了某种机遇,人人都可脱胎换骨、超凡飞升。所以,传中出现的众多神仙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身份。有中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道教教主(老子)、太子(王子乔)、王公舍人(琴高)、掌制陶器的官员(宁封子)、大夫(彭祖)、采药者、卖药者(安期生、瑕丘仲)、道士(稷丘君、黄阮丘、昌容)、卖珠者(朱仲)、沽酒妇(女丸)、乞丐(阴生)等。显然,无论贵贱,从帝王至乞丐都有得道成仙的可能,这无疑对鼓励众多民众求仙问道起了推动作用。

第2个回答  2023-10-09
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哪本书?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中道家思想无疑是其中一部分。在道家中,神仙体系被视为灵修和延年益寿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底是哪本书提供了这些神仙的脉络呢?
答案是《庄子》。没错,就是那位以幽默风趣著称的庄子先生。你或许会惊讶,因为他通常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不是一个提供神仙体系的人。事实却是如此。
在《庄子》这本书中,神仙被描述为超凡脱俗、长生不老的存在。他们通过修炼道法、悟性天地之理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不同于其他宗教或哲学体系中对神仙的描述,道家并没有将他们视作权威或者主导生活的存在。相反,他们被看作是自然法则和天地运行规律的体现。
以幽默的语气说说,你是否曾经幻想过成为一个神仙呢?能够长生不老、飞天遁地,这岂不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庄子》正是帮助人们实现这些幻想的一本书。它告诉我们,通过修炼道法、领悟自然之道,我们也许能够达到与神仙相似的境界。
如何实践道家的神仙体系呢?我们需要认识到道家不鼓励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相反,它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意味着要学会放下欲望,追求内心平静和宁静。
在修炼中,要注重身心健康。道家认为,只有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滋养和锻炼,才能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因此,保持适度的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松和接纳。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之道,不与外界斗争或抗拒。只有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真正的神仙境地。
所以,如果你对道家的神仙体系感兴趣,不妨阅读一下《庄子》,探索其中的智慧和哲学。通过学习道家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神仙的境界。
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庄子》这本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道家的思想和修炼方法,我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它将带给你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家哲学。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探索道家的奥秘!
第3个回答  2023-08-11
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庄子》这本书。《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庄周所著。它以寓言式的故事和哲学思考为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在《庄子》中,神仙被描绘为超越尘世的存在,他们通过修炼道法,达到了通天彻地的境界。
在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中,神仙被认为是修炼道法、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他们超越了凡俗世界的束缚,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力量。神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山水之间徜徉,在云雾之间遨游。他们可以预知未来、治愈疾病、驱除邪灵等等,具有超人的能力。
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思考。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所有事物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神仙在这个整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修炼自身,与宇宙相融合,达到了通天彻地的境界。他们的修炼方法主要是依靠道法,通过修炼内丹、炼化五行、调和阴阳等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他们也注重修养心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神仙体系中的神仙形象丰富多样,有些神仙被赋予了特定的形象和名字,如王重阳、张三丰等;有些神仙则是虚名无形的存在,只能通过修炼者的感知来体验他们的存在。无论是具体形象还是抽象概念,这些神仙都代表了道家思想中超越尘世、追求真理和永生不灭的理想。
《庄子》是中国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描绘了神仙体系的起源和神仙修炼的方式。中国道家的神仙体系源自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修炼道法、追求长生不老来实现超越尘世的境界。这一体系中的神仙形象丰富多样,代表了道家思想中的理想和追求。对于中国道家信仰和文化的研究,探索《庄子》中的神仙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4个回答  2011-12-12
葛洪的《神仙传》,还有西汉刘向撰《列仙传》,神仙传是后者,都收录在正统道藏里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