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袁牧 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情就此做赏析

如题所述

苔 袁牧(清)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大家都知道,苔,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也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生长。它的花虽然小,也不好看,但它还是要向牡丹那样一板一眼的开放,花不壮观,但开的壮观;花不美丽,但开的美丽。

这里,苔花要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乐观顽强的生活,并且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不能成为牡丹,也要像牡丹一样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1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随园主人借苔说理、托物言志地表达了自己隐居山野却依旧放眼世界的“性灵”处世观。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佳境。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然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综上所述,这首五绝实为寓意丰富 ,就像一粒细小的沙子能折射出大千世界一般。
  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是这样写的:
  各有心情在,
  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
  何物是斜阳?
  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两首小诗告诉我们,即使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般,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