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的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已于2000年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现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县的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山区聚居村落特点,又称作“徽州古村落”。现存的皖南古村落建筑以明清时期所建的居多,主要是清朝建筑,明以前的比较少见。
  建筑,其本身来说,所具有的结构布局上的特点并不能够使其具有流传千古的价值,失去了文化的依托,建筑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因而,对于皖南古村落的研究,便不能不考虑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本土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特色文化。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起至清末,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是徽州文化的主体。
  皖南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因而对于当地百姓来说,相对少且贫瘠的土地,并不能够养活自己,面对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当地便形成了一股深远的重文重商的习俗。
  徽州居民自古便十分注重教育,以科举道路改变人生的观念在当地根深蒂固。徽州地区一直文风昌盛,居历史记载,在宋代,徽州即有书院12所,清末时已达70 所,社学更多达562所。“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乃是当地教育发达的深刻写照。明清两代,徽州举人多达996名,进士618名,而状元则仅休宁一县就有 19名,休宁的“状元之乡”、“中国状元第一县”可谓名副其实。在徽州,“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九进士、兄弟四尚书”、“同胞翰林”、“父子尚书”等故事绝不是信口空谈,由此可见当地文化之深厚,文风之昌盛,足可称道于世间,夸耀于史上。又由于当地山川秀丽,绿水怡人,因而徽州足可称之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另一方面,与中国一直重农轻商的传统不同,对依靠出外经商来拼打天下并获得“徽商”美誉的徽州人来说,商人是受到尊崇的。面对当地土地的贫乏,经商,便成了徽州人科举之外的另一条出路。自宋代以来,大批徽州人出外经商游历,因其注重诚信、方法灵活,因而徽商获利之重,一时富甲天下者大有人在。
  落花终有凋谢日,绿叶也需归根时。当一批批宦游经商之人归家时,带来的便不仅仅是一个经历,一批财富,更是一片视野,一种文化。当地的山水结构,使得徽州古村落建筑小巧而紧促,而当地的重文重商的文化背景,则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园林情调。小巧玲珑的结构特点加上深厚的徽文化内涵,使得皖南古村落的建筑具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其作为徽文化的载体,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辉煌的经历,更是一种文化的生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7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皖南古村落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第2个回答  2020-06-06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皖南古村落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第3个回答  2020-05-20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皖南古村落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第4个回答  2019-12-22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