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强盗》的诗,雨果写的,急急急!

如题所述

《两个强盗》不是诗歌,是一封信,内容如下: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的名字叫夏宫(圆明园的别称)。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神庙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夏宫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与巴特农神庙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

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夏宫。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掠,一个放火焚烧。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巴特农神庙将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神庙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则叫做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扩展资料:

《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情。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19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从比利时返回暂居的盖纳西岛后,获悉英法联军焚掠北京皇家御苑圆明园,愤概不已。在回答常通信的巴特勒上尉有关提问时,他严斥“两个强盗”对这一人类文明奇迹所犯下的罪行。您所说的《两个强盗》正是其中的一段。以下是全文。

  先生:

  关于英法两国对华军事远征,您问我有何看法。您认为这次征战显赫而荣耀;并怀善意看重我对此的评价。依您之见,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进行的这场远征,可为两国共享的战功。您很想知道,我对这种胜利究竟持多大赞同意见。

  既然您要了解我的看法,那对此就答复如下:

  在世界的某一角落,曾有着一个人间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本原:观念和想象;前者产生欧洲艺术,后者产生东方艺术。北京圆明园是基于想象基础上的艺术,而雅典巴特农神庙则是基于观念基础上的艺术,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近乎超凡之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皆汇集于这座宫殿中。这非巴特农神庙那样单一而无双之作;幻想若有模式,那夏宫便是其巨型的样板。不妨设想一下,这座用尽笔墨也难以言状的建筑,尤如神奇的月宫,就是圆明园。那用大理石、玉石、青铜和瓷器建造这一梦想吧!用雪松把它架设起来,并饰之以宝石,裹之以丝绸;把它变成庙宇、闺房、城堡,并供奉诸神与鬼怪;将殿阁楼台涂彩、上釉、镀金,粉饰一新。调集那些具有诗人想象力的建筑师,把这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梦都体现出来吧!周围还要有各种花园、湖池、喷泉与泡石,伴以天鹅、朱鹭和孔雀嬉戏。一句话,尽量使之变成以宫殿和庙宇为代表、充分体现人类想象力那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境界,正是这一宏大建筑之所在!。为了创造圆明园这个奇迹,数代人付出何其漫长的辛勤劳动。这座大得象城市的建筑物,历经数百年营造,究竟为谁而建?为人民而建,因为凡时间所创造的一切,皆属于人类。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曾提到过它。人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不曾见过圆明园,梦中也会想象它。这堪为无可比拟、令人震撼的皇苑代表作;它远远呈现在神秘的暮色中,宛如欧洲文明地平线上那隐约可见的亚洲文明之轮廓。

  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一个烧。得胜原来可成盗贼。赢者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对半分赃。而这一切所作所为,无不与额尔金相牵连,这个名字不免使人联想起抢巴特农神庙的情形。当年在巴特农神庙干的,如今又在圆明园重演,而且干得更彻底,一扫而光,什么也不拉下。我们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起来,那能比得上这座巍峨壮丽的东方大博物馆。那里不仅藏有众多艺术珍品,而且堆积着无数金银器……。可谓战功赫赫,且又大发横财!一个得胜者把腰包塞得鼓鼓囊囊,另一个也把箱子装得满满当当。而两个人,手挽着手,笑逐颜开,返回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总把自己看作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都是野蛮人。看!文明对野蛮就是这样。

  在历史面前,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然而,我要抗议,感谢您给我提供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不是被统治者的过错;政府有时做强盗,而人民从不那样。

  法兰西帝国把这次掠夺财宝的一半据为己有,如今竟又以拥有者的天真把圆明园极为华美的古物拿来炫耀。我希望终有一天,解放了、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抢来之物归还给遭受掠夺的中国。

  在期待之中,我要证实,两个强盗确实大抢了一次。

  先生,这就是本人对这次远征中国所给予的应有评价。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于奥特维尔豪斯

  您好,希望能帮到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06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①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的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筐。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过当。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统治者所犯得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前回到,但人民永远不会做强盗。
第3个回答  2020-12-26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第4个回答  2020-05-21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话题好开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