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纬度是多少?

如题所述

安徽省 合肥 北纬31.52 东经117.17
安徽省 安庆 北纬30.31 东经117.02
安徽省 蚌埠 北纬32.56 东经117.21
安徽省 亳州 北纬33.52 东经115.47
安徽省 巢湖 北纬31.36 东经117.52
安徽省 滁州 北纬32.18 东经118.18
安徽省 阜阳 北纬32.54 东经115.48
安徽省 贵池 北纬30.39 东经117.28
安徽省 淮北 北纬33.57 东经116.47
安徽省 淮南 北纬32.37 东经116.58
安徽省 黄山 北纬29.43 东经118.18
安徽省 界首 北纬33.15 东经115.21
安徽省 六安 北纬31.44 东经116.28
安徽省 马鞍山 北纬31.43 东经118.28
安徽省 明光 北纬32.47 东经117.58
安徽省 宿州 北纬33.38 东经116.58
安徽省 天长 北纬32.41 东经118.59
安徽省 铜陵 北纬30.56 东经117.48
安徽省 芜湖 北纬31.19 东经118.22
安徽省 宣州 北纬30.57 东经118.4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你好,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降水的多少。比如越往东时间越早,越往西时间越迟。沿海地区湿润,内陆地区干旱。纬度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获得的热量的多少,即温度的高低。比如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获得热量越少,温度越低合肥 北纬31.52 东经117.17
安庆 北纬30.31 东经117.02
蚌埠 北纬32.56 东经117.21
亳州 北纬33.52 东经115.47
巢湖 北纬31.36 东经117.52
滁州 北纬32.18 东经118.18
阜阳 北纬32.54 东经115.48
贵池 北纬30.39 东经117.28
淮北 北纬33.57 东经116.47
淮南 北纬32.37 东经116.58
黄山 北纬29.43 东经118.18
界首 北纬33.15 东经115.21
六安 北纬31.44 东经116.28
马鞍山 北纬31.43 东经118.28
明光 北纬32.47 东经117.58
宿州 北纬33.38 东经116.58
天长 北纬32.41 东经118.59
铜陵 北纬30.56 东经117.48
芜湖 北纬31.19 东经118.22
宣州 北纬30.57 东经118.44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这座古老的图书馆里研究天文学、地理学。他就是克罗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据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线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仅供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6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一次演讲中说,兰州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合肥是中国的人口中心。

合肥,安徽省省会,其所在的北纬31°,贯穿四大文明古国,被称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半径范围,覆盖了近5亿人口和12万亿元的市场。

近年来,在中国的城市版图中,合肥异军突起,不但被确定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地位也在不断夯实。

合肥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安徽厚积薄发的加速崛起。

图片
安徽区位优势提升,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日渐忙碌。合肥新桥机场供图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沿江近海、居中靠东,长江、淮河穿境而过,而两河之间,镶嵌着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

地理上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让安徽拥有复杂的地貌,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北部所属的黄淮平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秦岭淮河划出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蚌埠,至今仍保存大禹会盟的遗址;长江沿线的凌家滩遗址,或将把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皖南山水钟灵毓秀,孕育出广博深邃的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不论是从地理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安徽在全国始终地位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为国家快速崛起、长治久安做出重大贡献。如今,伴随工业化、信息化大潮,地处中东部之间枢纽位置的安徽,更是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区域。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安徽等中部六省发展谋篇布局。2019年5月21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要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图片
安徽进入高铁时代,皖北更快融入长三角。王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