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孔丘,又名仲尼,从前人们一直尊称他为孔子。他是春秋时鲁国人。三岁时死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搬到曲阜去住,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来抚养孔子。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国的大夫请客招待读书人,孔子想趁机会露露面,也去了,却被赶了出来:“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人士,你来干什么?”受了这番刺激,他格外刻苦用功,要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 三十岁时,他有机会到洛阳去,就特地送了一只大雁给老子作为见面礼,向他请教礼乐。老子姓李,名聃,年纪比孔子大得多,在洛阳当周朝守藏室的大官。他见孔子来向他虚心求教,很喜欢,还真拿出老前辈的热心来,很认真地教导孔子。末了还给孔子送行。他说:“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送钱;有德行的人赠几句话。我没有钱,就冒充一下有德性的人送你几句话吧:第一,我听说会做买卖的人把货物藏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似的,道德很高的人看上去好像挺笨似的;第二,你应当去掉骄傲,去掉欲念,因为这些对你都没有好处。我要告诉你的话就这几句。”孔子一一领受了。他回到鲁国对他的门生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走兽,我知道它会跑。可是,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捉;会游的可以用钩子去钓;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怎么风里来、云里去,怎么样上天。我见了老子,没法捉摸他,他大概像一条龙吧。” 就在孔子会见老子那一年年底,郑国的子产死了。郑国人都流泪,也有哭的,好像死了亲人似的。孔子一听到子产死了,也哭起来。他说:“他真是我所想念的古代爱人的人!”孔子很钦佩子产,也跟他见过面,像尊敬老大哥那样尊敬子产。在想法上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比如说,郑国遭到了火灾,别人请于产去求神,还说:“要不然,接着还要发生火灾。”子产可不答应。他说:“天道远,人道近;我们要讲切近百姓利益的人道,不讲渺渺茫茫的天道。”郑国有水灾,别人又请他去祭扫龙王爷。子产又不答应。他说:“我们求不着龙,龙也求不着我们。谁跟谁也不相干。”这些思想在当时可以算是很了不起的。孔子在讲天道、人道方面是跟子产相像的。 孔子总想寻找机会,实现他的理想,到处奔波,后来还曾周游列国,可一直未能如愿,还差点被人打死,也几乎饿死,他说自己活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曾有人向他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于路不肯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对他这样说:‘孔子这个人呀,追求真理不知疲倦,教导别人不知厌烦,发愤学习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忘记了忧愁,连人变得老了都不知道。’” 六十三岁时,孔子回到鲁国,一心一意把精力搁在编书上头。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终于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他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据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名学生,最为出色的有七十二个。 七十三岁时,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子路在卫国被杀害了。他悲伤过度,患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孔子在世时始终想有所作为,安邦定国,造福世人。虽然他一生不得志,郁郁死去,但他的思想却给后代留下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的老子 ( )的孔子 举办( ) 培养( )学的( )教的( )
读句子写含义.
我听说会做买卖的人把货物藏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似的,道德很高的人看上去好像挺笨似的.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根据此顺序写孔子的生平简历?
孔子在世时始终想有所作为,安邦定国,造福世人.细读全文.孔子造福世人杰出贡献是谁么?

要快.现用.

(德高望重)的老子 (虚心求教)的孔子
兴办(教育) 培养(人才)
学得(认真) 教得(出色)
3、虽然你有学问,但是你一定要谦虚,不要故意去卖弄才华,去显摆。道德高的人通常都很谦虚,不骄傲。
4、时间顺序 孔子十七岁那年发奋读书,格外刻苦;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办了“私学”,无论什么人都收;三十岁他去向老子虚心请教,获得了很多的学问;六十三岁时,他回到鲁国,一心一意把精力搁在编节上;七十三岁时,孔子逝世。

孔子造福世人杰出贡献:
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5
我也在做这张试卷。
一、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因为是联系短文内容,所以我觉得应该是
诲人不倦的老子 虚心求教的孔子
兴办教育 培养人才
学得废寝忘食 教得不知厌烦(不厌其烦)

顺便说一下,选择是2、1、3。

二、读句子写含义。
呃···抱歉,这个我也不会呃···

三、时间顺序。17岁时,孔子受人刺激,决心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快30岁时,孔子名声大起来,有人愿拜他为师;30岁时,他得到了老子教导以及老子的几句话,并总想寻找机会,实现他的理想;63岁时,他完成了6部经典的编修工作,培养了大量卓越人才;73岁时,因悲伤过度,患重病死了。
(可能有点啰嗦,但是很全面,你可以再删掉一些。)

四、因为是3分,应该有3个方面。
1.他编出了6部经典《诗》······
2.他以这些经典为教材,培养了大量卓越人才。
3.他办的书房招收的学生有贵族也有平民,让贵族独占的文化教育也可以传给一般人。
第2个回答  2011-12-28
1、博学多才的老子 虚心求教的孔子 兴办教育 培养人才 学得虚心 教得认真
2、②①③
3、虽然你有学问,但是你一定要谦虚,不要故意去卖弄才华,去显摆。道德高的人通常都很谦虚,不骄傲。
4、时间顺序 孔子十七岁那年发奋读书,格外刻苦;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办了“私学”,无论什么人都收;三十岁他去向老子虚心请教,获得了很多的学问;六十三岁时,他回到鲁国,一心一意把精力搁在编节上;七十三岁时,孔子逝世。
5、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你选我呗...你选我呗.....-。-
第3个回答  2011-12-28
(德高望重)的老子 (虚心求教)的孔子
兴办(教育) 培养(人才)
学得(认真) 教得(出色)
第二题,2,1,3,第三题,含义是要谦虚,要大智如愚,不要炫耀。第四题,时间顺序,简介自己想。第五题,1把贵族教育传给普通人,2周游列国,传播思想,3编书,4他的思想给后人留下影像,5他勤学好问值得学习
你自己组织一下语言
第4个回答  2012-12-26
1、博学多才的老子 虚心求教的孔子 兴办教育 培养人才 学得虚心 教得认真
2、②①③
3、虽然你有学问,但是你一定要谦虚,不要故意去卖弄才华,去显摆。道德高的人通常都很谦虚,不骄傲。
4、时间顺序 孔子十七岁那年发奋读书,格外刻苦;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办了“私学”,无论什么人都收;三十岁他去向老子虚心请教,获得了很多的学问;六十三岁时,他回到鲁国,一心一意把精力搁在编节上;七十三岁时,孔子逝世。
5、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你选我呗...你选我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