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争相关的文章和描写战争的诗句或战争名言

如题所述

1、《古从军行》——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2、《阁夜》——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3、《和项王歌》——两汉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译文:汉军已经占领我楚军阵地,汉军军营传来的楚歌歌声四面缭绕。大王(项羽)您的霸王气概都已不复存在(准备血战而死),我还有什么理由抛弃你而独自苟且偷生呢。

4、《战城南》——唐代李白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译文: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5、《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陵咏】 唐·王维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杂曲歌辞·回纥】 唐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沙场夜】 唐·于濆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古征战】 唐·于濆
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由于国共两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出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一个是敌后的解放区战场。写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抗战史,既要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也要记述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本文是对新桂系的抗战试作初步探索,错误之处,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沈阳,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易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1935 年5 月,日本又制造了“华北事变,, , 把侵略魔爪伸到华北地区,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成胁,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肩,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下降为次要矛盾,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已成为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主张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军占题东北、华北后,1955 年8 月l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o ’国民党营垒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士,开始有了抗日的觉悟。从广西来说,自“九一八事变”至1935 年,李宗仁和白崇禧迭向中央去电,请国民党中央早定大计,决心抗日。1936 年6 月1 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发表通电,号召抗日,藉抗日之名,争夺南京国民党政权。“两广事变”实质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但也含有要求抗日的因素。同年12 月12 日,国民党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将仍顽固推行反共方针的、不主张抗日的蒋介石及其随身文武官员拘禁起来。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汪精卫和何应钦,主张派遣军队,进攻西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总理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发生时,李、白再三研究发出通电,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请求,中央应予接受,而张、杨亦应先行释放蒋介石”① ,支持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
1937 年7 月7 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向中国宛平城和芦沟桥武装进攻,当地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 月8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国共两党,团结一致,互相配合,筑成坚固的长城,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当时李宗仁支持了这个通电。7 月17 日,蒋介石在芦山发表谈话,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② 蒋的这个谈话,确定了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方针。由于形势所逼,蒋桂双方达成妥协,21 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联名电国府拥护蒋介石在芦山的谈话”。③ 8 月4 日,白崇禧奉命调南京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并同蒋介石会悟;’商谈有羊呻、出兵抗日问题。8 月13 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才下决心抗日,并于8 月15 日向所属部队下总动员令。李、白在此期间,向广西各界反复进行动员,广西民众在桂系的鼓动下,爱国热情高昂,纷纷从戎投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新桂系就征集了将近十万的新兵,加上原桂系第四集团军的第七军、第十五军,以及广西各县所编训的儿万民团,扩编成第二十一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下辖第七、四十八两个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品仙,下辖三十一、四十六两个军。四个军中,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和三十一军开赴省外抗日前钱作战,四十六军留下防守广西。8 月下旬,广西抗日大军,浩浩荡荡,分别由梧州、桂林出发,开往前线。廖磊率领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打先锋,接着跟上的是李品仙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9 月间,桂军先头部队到达徐州、海州集结待命。10 月初桂军奉令调往上海大场至南翔一带防守,15 日桂军开始接受战斗任务,与来犯之敌展开激战。桂军加入上海会战以来,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浴血奋战,故伤亡惨重,“总计上海战役第七军伤亡过半,死亡旅长庞汉祯、夏国璋、秦霖等六七人,团长廖雄、谢鼎新等十多人”,④ 战斗力大为减弱,遂于11 月13 日从上海撤至第五战区,与李品仙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共同防守保卫津浦铁路南段。
1938 年3 月下旬,日军机谷师团,集中了四万多兵力,向台儿庄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奋起抵抗。驻津浦南段的桂军,连续阻击由南京北上的日军,牵制了敌人的增援步伐,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战不久,蒋介石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和军令部次长林蔚组织临时参谋团到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双方经过惨烈之战斗,歼灭日军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取得了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胜利。日军在台儿庄受挫折后,旋即派遣四个师团兵力,向徐州进犯,包围徐州。国民党军为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于5 月15 日突围转移。在这次突围中,广西部队一七三师一O 三三团,由副师长周元率领,奉令调守徐州西南重镇蒙城,掩护突围,与敌崖战数天,全团官兵二千四百余人大部阵亡,副师长周元亦在炮火中壮烈牺牲。6 月,日本政府决定调十四个师团兵力进攻武汉,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新调来的第四十八军,奉命调往大别山防守。在此期间,守军不断地向皖西和鄂东袭击,截断敌军交通线,阻击敌军向武汉的增援部队,逼使敌寇进退维谷,一筹莫展。驻守湖北黄梅、广济桂军第八十四军的一八九师和一八八师,与进犯武汉之敌展开阵地争夺战,战况惨烈,双方伤亡人数达数千人以上,广西部队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桂系除了派军队到前线抗日外,还在省内动员,组织学生军上前线协助部队抗战,1937 年11 月,广西第二届学生军成立,分别在西大、桂林、柳州、南宁和梧州等地招生,广西地下党也组织动员了一批党员和爱国青年,从戎投军,总共三百多人,在桂林李家村集训一个月后,12 月15 日即从桂林出发,途经湖南、湖北、河南,然后转入安徽,随同广西军队,辗转在抗日前线,深入城镇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1938 年冬,随着日军的侵略向南推移,广西时局顿形紧张,桂系当局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影响下,组织成立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各地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颇高,踊跃报名参加,中共广西地下党组织亦发出号召,动员各大中学校中的党员带头报名。原拟定只收一千二百人,组织一个学生军团,后报名之人数激增至一万九千多人,经过筛选仍有四千多之众,于是扩编为三个团,1939 年1 月集中桂林训结;, 2 月初集训结束,即从桂林出发,分另,月干乐、桂平、犷定阳等地,深入乡镇,在街头小巷出墙报,张贴抗口标语,或边过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唱和办文化学佼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广西学生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动下,走遍了桂尔、桂南、桂西广大地区,) ' ‘西境内1 沟十二个行政区,到过的就达十一个,全广西的九十九个县中,有五十五个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在前线或敌后,大力开展抗日立传活动,后桂南会战发生,还上前线参加作战,牺牲了十几个学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938 年10 月,日军浸占武汉后,接着便向华南地区挺进,根据形势的变化,11 月28 日,国民党政府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设夭水、桂林两个行营,程潜、白崇禧分别为天水、桂林两个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南北战场。12 月2 .日“李宗仁、白学祛两司令为侵粤日军图犯桂省事,发表了‘告民众书’, 要求全省人民沉着应战,对日军侵略作最后之抵抗”,⑤ 力求阻止日军南侵。
1939 年11 月15 日,日本政府为了切断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达到威胁英、法,封锁重庆的目的,派造第五师团和台湾旅团等部队共三万多人,在海空军的掩护下,从北部湾企沙、龙门强行登陆,当时国民党桂系在桂南的守军只有四个师和两个独立团,守防企沙的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一营和守防龙门的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二营,分别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官兵伤亡惨重,沿海阵地大部为敌炮摧毁,被迫向后撤退,企沙、龙门失陷。16 日敌攻占防城,17 日占钦州,接着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冲破十九师在小董的防线,沿琶钦公路向南宁进犯。23 日下午,敌一部窜至良庆,守军一七O 师补充团与之展开阻击战。24 日上午,敌向蒲庙进犯,与守军一七0 师主力发生激战。与此同时,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军,用飞机和大炮,向南宁城区猛烈袭击,守军一三五师伤亡较大,又无其它增援,被迫沿岂武公路撤退至高峰,南宁陷落。11 月25 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军第二百师第六百团在南宁城郊二塘,与敌相遇,激战两天,予敌重伤,团长邵一之和团附呆其升中弹牺牲,副团长文模负伤,士兵伤亡过半,遂撤网宾阳思陇整编。26 日,占南宁之日军进犯高峰,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高峰阵地,在敌讥轮番轰炸下,大部被摧毁,守军一三五师和一七0 师,退至武鸣县北马安圩、陆榆圩一线,12月1 日,高峰陷落,4 日,日军以第五师团为主力进占昆仑关。
日军在钦州湾登陆时,正在重床出席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白崇禧,于11 月19 日飞返桂林,商讨应付战局。次日,“白崇禧特电广西省政府,召集全省村街民大会,动员民众,配合军事力量,破坏公路,实行空室清野,痛击进犯桂南之日军”。⑥ 当时,广西部队较单薄,驻地分散,“难于防守。日军占领南宁、昆仑关后,切断了中国通往越南的国际交通路线,‘严重地威胁了重庆的国民党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组织反攻,从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抽调约十五万兵力到桂南,抵御日军北上。白崇禧一面将指挥部搬设迁江前线,一面抽调汽车将杜幸吸第五军及其它部队急速向宾阳俞线阵地输老。12 月15 日,各部队调整基本完毕,白祟禧发布反攻命令。18 日,国民党部队约十五万人,依照白崇禧部署开始反攻,南宁东非面险要的昆仑关,’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J 当时占领关隘的是日军自称‘钢军万的第五师团,反攻昆仑关正面主攻部队是蒋介石嫡系杜幸明第五军,桂系的部队主要布置在誉钦、琶龙、琶武三条路线上,随击与牵制日军的增援部队。开战后,昆仑关之战斗最为激烈,双方经过残酷的枪炮战,反复的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持续进行了将近半个月,国民党军队终于在12 月31 日克复了昆仑关,击毙日军四千余人,生俘一百O 三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取得了昆仑关的胜利,戮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4 年4 月,日本为了打通北京到广州和南宁的大陆交通线,防止美国利用在桂林、柳州的空军基地袭击日本,拯救入侵南洋的日军,发动了像、湘、桂战役。同年8 月衡阳陷落后,日军第十一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沿湘桂铁路向桂林进犯,另外,日本由广东抽调第二十三军二个师团沿西江由梧州入侵,对桂林、’柳州构成夹攻的态势。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命冷柳州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进行防守,白崇禧亦以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到桂林指挥这次会战,将桂系的第十六集团军主力调往桂林防守,并组织成立桂林防守司令部,由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松任防守司令。同时将粤军第六十二军和第三十五集团军一部调到柳州防守。9 月初,日军前锋抵达湘桂边境黄沙河,守全州的中央军第九十三师,一触即馈。在大敌当前,蒋介石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把他的摘系军安置于贵州省内,不愿调进广西参加会战。白崇禧为了保存桂系实力,避免自己的部队受到过大的削弱,亦在临战前将桂系一个主力师和一个团的兵力调离桂林,使守城兵力更为单薄,仅有一万多人。10 月9 日,敌军向桂林发起进攻,月底敌推进至桂林外围。11 月初,敌对桂林城区发起全线攻击,国民党桂系守军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防司令韦云松带领部下弃城突围,留守部队一三一师师长阔维雍在此生死关键时刻,写下遗书,誓与桂林共存亡,率领将士,与敌进行了激烈的赓战,官兵大部壮烈牺牲,粮绝弹尽,外援无望,迫敌军已逼近北门东镇路师指挥所时,阔愤慨自杀殉国。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陈济桓、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旋蒙、三九二团团长吴村均在战斗中壮烈捐躯。10 日,守军一部突出重围,桂林陷落。11 日,日军未经什么战斗就占了柳州。日军占柳州后,继续向南推进,24 日,南宁陷落。
日本侵略者从9 月初踏入广西边境后,国民党新桂系作了一些布防应战工作,将桂系主力调集桂林,准备与之决战。驻守桂林的广大官兵大都是爱国的,他们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敌人的入侵,不少将士为国捐躯,这是值得人们缅怀和赞扬的。但从整个战役看,除桂林守军作一些抵抗外,其它战线都不曾经过什么战斗,一触即演,节节败退,致使日军从侵入全州到占领南宁,前后仅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广西将近八十个市县的广大地区就陷敌手,基本完成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基本上是推行一面抗战,一面反共的两面政笨。“七七事变”以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主义的政策。新桂系在此阶段则不然,' “九一八事变”后,1933 年李宗仁写了一篇论文,“名之曰‘焦土抗战’" ,⑦ 表明了要抗战到底的决心,认为“抗战则存,屈服则亡,除坚决抗战外,更不容有徘徊余地”,⑧ “如果中央不起来对日抗战,我们广西民众,也要起来首先发动民族革命斗争,广西政府,是与民众共存亡的,我们就要动员了,希望大众一心,誓死抗日,以图国家民众之生存”。⑨ 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新桂系大声呼唤抗日,说明他们开始转变,有了抗日的要求,反映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他们的言论,对唤起民众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新桂系的“抗日”亦含有与蒋争权夺利的因素,反映了李、白同蒋介石之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七七事变”到1938 年10 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⑩ 从新桂系来说,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白即在全省进行动员,抽调了“抗日军二十万开赴前方” 作战,是全国各省派出军队最多的省份之一。这支军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武汉大会战等战役,与敌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得相当顽强,给日军以巨大的杀伤和消耗,其‘本身亦牺牲一大半,为保家卫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这些应给予充分肯定。
1938 年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华侵略政策,对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把主要兵力指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减轻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进攻。这个方针的改变,促使国民党政府亦将其政策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国民党营垒中的亲日派汪精卫还于12 月底公开发表通电,主张中止抗战,对日求和。新桂系在此期间,亦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推动和影响,使桂系没有完全和共产党破裂,还能坚持抗战。汪精卫叛国投敌后,1939 年1 月5 日,李宗仁、白崇禧立刻通电全国,“拥护开除汪精卫,要求国民政府将汪通缉归案”。@到桂南会战时,桂系当局除了派军队参加会战外,还在全省进行动员,组织人力物力,保证前线军需供应,为杜幸明第五军正面攻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新桂系是代表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们的抗战不可能完全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也包含有巩固本集团统治的利益,因此,他们要抗日,也要反共。李宗仁在1932 年7 月11 日西南执行部联合纪念周会上说:“我们数月来,所希望努力的两大工作,就是剿共和抗日。… … 我盼望除剿共外,抗日的工作还要加紧进行”。⑧ 可见桂系的抗日和反共都是相提并论的。1939 年至1943 年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新桂系同蒋介石一唱一和,连续制造了桂林的“七九”、玉林的“一一三”和南宁的“一一五”反革命事件,大量逮捕和屠杀我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给广西的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 双十协定》 ,后蒋介石片面编毁《 协定》 ,发动内战,新桂系的主要头目白崇禧旋于1946 年3 月,“给蒋介石写了万言书,主要内容是拥蒋反共,并建议开发新疆及西北各省,建立长期反共根据地”。⑧ 表明了其与人民为敌到底,投靠蒋介石,招致最后和蒋介石一起覆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9-28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杂曲歌辞·回纥】 唐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沙场夜】 唐·于濆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古征战】 唐·于濆
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wmj007整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辛弃疾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青玉案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江城子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屈原的《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典故: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祸结兵连】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语典故: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语典故: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龙血玄黄】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语典故: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忧心忡忡:指土耳奇。美为战事顺利而扶植伊库尔德族,该族壮大后必然要闹独立,土境内的库尔德族肯定会响应。
举步惟艰: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面对伊战事,极难做出任何决定。
无所作为:联合国连一个声讨入侵的决议也不能够作出。
口说无凭:美土会谈之美方许诺。
内外交困:英国首相布莱尔以辞职相威胁得以派兵海湾,速胜不得时内外压力陡增。
左右为难:土耳奇既想跟从美国捞些好处,又害怕伊库尔德人做大影响己国内的该族人闹独立。
表里不一:阿拉伯诸国。政府为表,最多给伊以口头支持;民众为里,很短时间里就有数千志愿者进入伊拉克去共同对入侵者作战。
同归于尽:伊拉克上演的小型“神风敢死队”。
忽略不计:联军虽说有多国,但美英部队占了九成九,其余诸国只是象征性的,故可忽略。
左右讨好:一些国家既派些许兵讨好美国,又宣布给伊人道主义援助。
隔岸观火:以色列小心翼翼注视战局,防备战火烧到自己的土地上,同时想着如何趁机获得伊的滚滚石油。
喜出望外:美军进攻巴格达,原胆战心惊地准备接受一场残酷的短兵相接,不料没遇任何抵抗便抵达市中心,并很快占领全城。
谎话连篇:美英新闻发言人第一天的说法常常第二天就为事实或自己的新说法所否认。
唇齿相依:与伊接壤诸国中,不乏明中暗中协助美英的,它们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短兵相接:指伊大肆渲染的巷战,结果并未发生。
趁火打劫:伊社会的不良分子及对原政权的反对分子趁原政权瓦解的权力真空期,大肆抢劫。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e0b733fabdd28c1ea8d311bf.html

第3个回答  2007-09-23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隋•卢思道《从军行》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隋•明余庆《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隋•何妥《入塞》

桃林千里险,候骑乱纷纷。问此将何事,嫖姚封冠军。

回旌引流电,归盖转行云。待任苍龙杰,方当论次勋。

隋•王胄《纪辽东》

辽东浿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欲知振旅旋归乐,为听凯歌声。

天威电迈举朝鲜。信次即信旋。还笑魏家司马懿。迢迢用一年。

隋•杨素《出塞》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刁息夜斗,辛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隋•杨广《幸塞北》--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第4个回答  2007-09-23
诗句: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成语:
十面埋伏,刀光剑影,增兵减灶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唇枪舌剑 临阵磨枪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试 大刀阔斧 心如刀割

剑拔弩张 刀光剑影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前车之鉴 怀水车薪 丢卒保车 螳臂挡车 学富五车 闭门造车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顺风扯旗 一鼓作气 胶柱鼓瑟 欢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百战百胜 三战三北 速战速决 转战千里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身经百战 浴血奋战 临阵脱逃 严阵以待 临阵磨枪 冲锋陷阵 勇冠三军

战争名言:
争只能带来伤害,到头法国仍是法国,德国仍是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German)

这次战争我们用核子,那么下次我们只能用棍子
----爱因斯坦(German/American)

我一生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后悔的事,我们一起无数人经过一生的努力,终于为人类打开了地狱之门--远程核打击。
-----冯.布朗(German/American)

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巴顿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克劳塞维茨

●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战争作品: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
还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个人的遭遇》、《解放》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描写中国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冯德英的《苦菜花》、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吴强的《红日》、
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