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判断图示各电路级间反馈的组态和极性(如电压并联正反馈)?稳定何种输出量(电压量或电流量)?

如题所述

a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当Vt1的基极电压产生一个增量变化时,例如增大了一点,由于此时Re1的电压还没有因其而变化,所以Vt1集电极的放大倍数为gm1*Rc1,这里的gm1是Vt1在其静态时的跨导(具体数值为IC/Vt,vt在室温下约为26mv,Ic1为Vt1的静态集电极电流),而Vt2的放大倍数为Rc2/Re2,总的放大倍数为gm1*Rc1*Rc2/Re2,这个数值可能很大例如为几千。由于输出电压因为Vt1

基极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Re1的反馈电压增大,导致Vt1的基极和发射极间的电压减小,集电极电压减小,输出电压Uo也减小,因此这里就存在一个负反馈的过程,即如果V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增大,则输出反馈导致其减小,如果减小则输出电压减小导致其增大,这就意味着V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即不能增大也不能减小,就是说Vt1的电压处于终将会处于稳定在某固定值的状态,这也必定导致输出电压Uo的电压稳定在一个固定的电压值上。又因为V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乘以放大倍数gm1*Rc1*Rc2/Re2为Uo,而放大倍数很大为几千上万,而Uo不会超过电源电压,所以V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几乎为0,这就是所谓的“虚短”,而且既然基极发射极电压几乎为0,则必然其发射极电流也几乎为0,这就是所谓的“虚断”。所以至此,就可以得到,输出电压Uo为(1+Rf/Re1)*Us。需要指出的是,V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就是教科书中所谓的“净输入”。图1就是以框图的形式表达的负反馈关系。


图b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当Vt1的基极电压变化,例如增大时,集电极电压减小,导致Vt2的发射极电压减小,所以Rf的电流减小,这是因为Vt1的基

极电压增大而Re2电压减小的缘故。而Us作为Rf电流的提供者,电流必然增大,因为Vt1的基极电流也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流过Us电阻Rs的电流

增大,这必定导致Vt1的电压减小,这显然有是一个负反馈过程,所以输出电压必将稳定。

显然因为Rf和Re1的电压几乎相等,因为Vt1的基极“虚短”的缘故,而且Us/Rs几乎等于Rf的电流,这是因为Vt1的基极电流“虚断”。所以Us/Rs*Rf=Vo,即Uo/Us=Rf/Rs。

显然电压并联负反馈的输出电压应该是Vt2的发射极电压,将输出电压放在集电极上是错误的,这很可能是因为图B的作者还不是能够真正理解电压并联负反馈原理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30
个人认为:
图a为典型电压串联负反馈--主要起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图b为电流并联负反馈--主要起到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判定:在确定有反馈的情况下,则不是电压反馈,就必定是电流反馈,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电压反馈或者判定是否是电流反馈即可。通常判定电压反馈较容易。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个人认为: 图a为典型电压串联负反馈--主要起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图b为电流并联负反馈--主要起到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判定:在确定有反馈的情况下,则不是电压反馈,就必定是电流反馈,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电压反馈或者判定是否是电流反馈即可。通常判定电压反馈较容易。
判定方法一一—输出短路法--令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为零,若反馈量也随之为零,则说明引入了电压负反馈;若反馈量依然存在,则说明电路中引入了电流负反馈
判定方法二——按电落结构判定。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定方法:对交变分量而言,若信号源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比较端接于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