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篇作文 题目<我看鲁迅> 2500字 要求:原创,符合90年代学生的思想. 你们要多少分,说

如果有合适的答案,分一定给你们很多!

我看鲁迅
这个题目,王朔用过,他的妙文在《收获》里可以找到。我今天用这样的题目,不是为了和朔爷打擂,而是因为我前面写过《我看毛泽东》了。我打算把这样的文字写成一个系列,也算是我借名人、伟人出名(大名就不想了,小名也是奢侈,是小小小……名吧)。
今天,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据说,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前两天才死掉,是127岁,那么,假如鲁迅今天还活着,也不算是一个纪录的。其实,鲁迅一直是活着的,至少,在我心里,鲁迅没有死,从来没有死。
悼念鲁迅的诗文车载斗量,可是,言简意赅的,还是应该推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的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0周年,那天,我还有话说。
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鲁迅“好看、好玩”,自然有点标新立异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也道出了一些被别人忽略了的事实。鲁迅个头实在是矮了一点,如日中天的易中天教授都比鲁迅高小半个头。鲁迅的一字(隶书)胡子,自然是鲁迅的注册商标,其实,更加使人过目不忘的,还是他的眼神:深邃、愤怒、怜悯、慈祥,丰富得就像一只百宝箱。如果加上“好文章”,鲁迅显然是我们中国乃至于世界的“三好学生”了。
“好玩”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好文章”的,只是,还有性格方面的因素。我喜欢鲁迅,自然是喜欢他的性格的,但是,更喜欢的,还是他的文章。毕竟作家嘛,是靠文字说话的。即使性格有些缺陷,只要文章好,也还是不失为一个好作家,但是,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行,比如,周作人。
鲁迅的文章好,世人皆知,似乎不需要我在这里饶舌。但是,个人心目中的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体会也有差别,原本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为了说明鲁迅的文章的好处,我们不得不拉几个作家“垫背”了。郭沫若的文章热情有余,但是,不够节制;茅盾的文章客观细腻,但是,不够热情;巴金的文章平易近人,但不够精炼;老舍的文章诙谐通俗,但不够深刻;沈从文的文章朴素自然,但不够丰富;钱钟书的文章幽默博雅,但不够有力;张爱玲的文章灵动纤巧,但不够厚重;王小波的文章明白如话,但不够洗练;王朔的文章自由挥洒,但不够文明;周作人的文章舒缓晓畅,但没有曲折,张中行的文章说理透彻,但缺少抒情……
而鲁迅就不同了,他热情、节制、客观、细腻、精炼、幽默、深刻、有力、丰富、厚重、文明、曲折、抒情。郭沫若等等只能算是能手,而鲁迅是天才。
鲁迅的文章,像慢火炖出来的牛肉,自然不如高压锅里焖出来的牛肉烂熟易嚼。但是,也正式因为“不烂”,所以,才更加有嚼头,更加有味道。有时候,故意留几块骨头,让你欲罢不能、回味无穷。阅读,有时候和恋爱一样,最好不要一步到位。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许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魅力。我有一个感觉,鲁迅的文章,是常读常新,每次开卷,都有益处。每次挖掘,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收获。他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草地。他更像绵绵万里的原始森林、深山宝库,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只要你深入、深入、再深入。
鲁迅研究,成为一门学问,不是有人闲着没事整出来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鲁迅创作并不多。但是,篇篇都是独创,字字都是血肉。薄薄的三本小说、两本散文、十几本杂文,没了;此外,便是大量的古籍整理、外文翻译、书信日记。鲁迅是惟一没有长篇小说的小说家。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他惟一的一部长篇专著,此外,都是两三千字的短文(鲁迅又称作杂感、随感、杂文)。可是,有理不在声高,有文采,也不在文长。鲁迅的文章,正如他的身高,是袖珍型的,又仿佛是核能,体积小,威力大。
鲁迅生前身后也遭到不少的骂名。但是,骂归骂,他的文坛领袖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鲁郭茅、巴老曹,也许是老黄历了,即使属于异端的《中国十大文豪》,把茅盾剔除在外了,也不敢动鲁迅一根毫毛,曾经有人要把金庸排在首席,最后,还是迫于鲁迅的“冥威”,还是让金庸坐次席。鲁迅执新文学之牛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从来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数万人的葬礼,“民族魂”的旗帜,前500年,后500年,有谁享受如此殊荣?
鲁迅赢得了人民的敬爱,因为,鲁迅首先是敬爱人民的。虽然鲁迅对于人民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但是,鲁迅更加讴歌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普通百姓,包括没有姓名的车夫。鲁迅对于权贵的不遗余力的抨击和对于弱势群体的竭尽全力的呵护反映在旧体诗里就是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组成了鲁迅的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鲁迅是无产者的朋友,虽然他本身是属于有产者阵营的,按照瞿秋白的说法,他是资产阶级的逆子叛徒。不像现在的所谓知识分子,屁股完全坐在有钱、优势的人的板凳上了。他们面对塌方的矿工、讨饭的流民、建筑工地上的苦力、桑拿房里的佣伺,表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的态度,这还是好的,更加没有良心的是,对于他们还要风言风语、落井下石。这里,还要借用鲁迅的一句话:什么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9
有两篇

我看鲁迅先生
在我想来,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我这样说有我的道理,首先:我们从小学一篇课文可以知道一些,课文的题目是《同志的信任》。说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给鲁迅先生一封信。希望他能带为传达自己在斗争中得到的经验及教训。我们想一想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特殊时期,鲁迅先生成了我们革命先烈的值得托付的人。这不是一个值得信赖信赖的人吗?
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说到当有青年问鲁迅先生怎样作文时,鲁迅先生有时指导,而有时说“你们自己做么,要是没有我呢?”在这里有的人说鲁迅不是平易近人的,我觉得不然。这是鲁迅现象横对后辈的期望,他希望年轻人应有自己的主见,在文学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对青年的殷切关怀,不懂事情好坏的人才会觉得是骂人呢!
其次,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心肠很好,关心他人的人。在小学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可以看到:先生关心女佣阿三,救助车夫;先生送给自己侄子两本书《表》.《小约翰》。在这里我觉得先生是一个懂得教育学生的好老师,要说的话你自己在书里去找.去体会,往往比空口说教要好得多。
我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在仙台的那段时间里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这我们后来在藤野先生的回忆录里可以找到他说的话“鲁迅君学习是比较刻苦的”。我们并不能因为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一句“我那时很有些不服气”一句和“又不肯好好用功”就觉得先生意志不坚强,先生起先希望通过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延误了的人。一个青年人顶着被骂为“东亚病夫”和“低能儿”的压力到异地求学,他的意志不坚强能下这样的决心吗?而且在先生在K学堂而后写的关于矿务的短论写的是相当好的,后来根据他的回忆说矿务学堂的课他是没有兴趣的。对我们来说,不感兴趣却要学得很好不容易,从这方面说先生还是有一定的克制力的。另外先生在作文时环境并不理想,但仍继续下去; 先生在加入“左联”后,后期受到周扬等弄权者的为难,先生依然如故的从事他喜爱的事业。
然而,我们有的人说到鲁迅先生就想到他的杂文是尖刻晦涩的。哪么我建议大家多读几遍,在《且介亭杂文》里我相信大家会有收获的;而且在《野草》中先生说“在我的身后,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一句有人说树指先生生活中的两个人,因为野草是作者的自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先生对反动势力的嘲弄,我们不做深入研究。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看到有人对初中课本删掉了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就说“鲁迅,你out了”但我不敢苟同,我要问一问说这个话的人,你说鲁迅过时了,那你举出几个大家都能信服的作家出来,我请诸位翻一翻世界文学里的中国文学部分,无非是老祖先留下的一些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之类, 近现代的就一个鲁迅:没有看见现代作家的影子,我们现在还要丢掉这些民族的精华,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