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一般情况,在高中的地理书上都会找到答案的,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特别是东部地区,气候温暖多雨,季风发达,夏季与雨季同步,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没有海浸和河流改道的威胁,成为先民生活的最适宜地区。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夏商周活动的中心地区,正是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的今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些地区正当黄河中下游一带。先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以农业为主的。

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它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不断扩展而扩展。从整体看,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文化的兴旺发达,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丛亚洲和世界范围看,地理环境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的自然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显得更清楚。中原地区一直是东亚大陆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欧洲文明传入之前,中国周围的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各国,其文明都落后于中国,不可能对中国文化造成冲击和挑战。而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多次进入中原地区,但由于文化落后,风俗习惯又不适应于农业经济,所以落后的文化最终被中原的先进文化所征服。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中心相距遥远,且有大山、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相阻隔,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交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尽管有中亚、阿拉伯、波斯,甚至欧洲的使臣、商人等络绎不绝来到中国,但无论从其担负的使命还是从人数来讲,都不能动摇中国文化的根基,无法改变中国文化的方向。这就是说,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最早产生了农业文明,而世界其他地区文明又缺乏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条件,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独立发展的态势。

从我国国内不同地区看,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地域辽阔,存在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地理障碍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由于山川、河流,甚至旷野的阻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时间既久,不贩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农业地区的人们由于对土地的重视和依赖,形成了重农轻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而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则有鱼盐之利,把鱼、盐的生产和贩卖作为自己的主要产业,因而商业贸易比较发达。在一定条件下,他们还致力于海上贸易和航海事业。北方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尽管与汉族多有接触,受着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因生活方式的不同,无法全盘接受汉族文化。齐燕多方士,三晋多法家,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而鲁国则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江浙有吴越文化,而湖北则为楚文化,凡此种种,都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9
1----地理环境首先决定了人口的形成和分布,世界最早出现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是大河大江周围,世界最早的物种也是起源于水中;
2----人口的聚居也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例如我国的黄河文明,古印度的印度河文明等。世界4大文明古国都是在水源附近的;
3----人类文明出现就意味着文化开始逐渐形成,并且自成系统。此后由于文明的扩张以及技术等条件的发展,人类开始开发水源附近的地形,并依据开发出的地形特征开始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平原地区(生活住所稳定,气候宜人,适合开展各种文农工商业活动,各行个业中又自成体系并且出现大批名人名史,很多习俗和节日就产生了,如农历、12节气等就是根据农业得来;端午节是根据历史名人屈原得来;航运陆运和钱的使用是商业的需求等等);高原地区(气候等条件比较恶劣,最显著的就是形成了衣服饰品上的民族文化特色);草原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居民住房多半是流动式[如蒙古包],牧草资源丰富所以畜牧业相当发达,而当地人由于长期流动并食用牛羊肉体格较强壮,由当初争夺土地或者比试而产生的一些活动,发展到现在只是健身活动甚至是民族习俗的有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项就是摔交)。此外还分有多雨地区(吊角楼的发明);干旱地区(坎儿井的发明)等等,涉及了民俗、风土人情、建筑、饮食等方面的窘异。
4----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文明逐渐差异,南北高低地区就需要相互交流和补给,
第2个回答  2011-12-19
影响民族性格、信仰、生活习惯等, 进而影响传统文化的创造.追问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得一道问答题,可以说的详细点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