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不会有情感(人工智能)影评

如题所述

《人工智能》是未来派的科幻史诗影片,由斯皮尔伯格制作。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由于气候变暖,南北两极冰盖的融化,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此时,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人类发明出来的用以应对恶劣自然环境的科技手段之一。
《人工智能》影评:经典童话的科幻演绎
影片《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为了纪念好友库布里克所拍摄的一部科幻电影,影片的筹备时间相当长。斯皮尔伯格与库布里克虽然说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艺术创作方面,库布里克的电影是从来不让斯皮尔伯格参与的,但是《人工智能》却是一个例外,库布里克曾经有个设想就是力邀斯皮尔伯格担任《人工智能》的导演,自己担任制片,因为他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属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但是很遗憾,这个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启动库布里克就离开了人世,《人工智能》也被一度搁浅,于是多年后斯皮尔伯格为纪念老友而拍摄的这部《人工智能》就显得异常得宝贵。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机器孩子为了回家而一心要变成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着极强的童话色彩,与木偶奇遇记是十分类似的,机器孩子大卫也正是因为偶然间听到了木偶奇遇记而动了变成真人的心思。这样的题材让斯皮尔伯格来拍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人工智能》我个人认为融合了斯皮尔伯格所有的电影才华,除了他最拿手的科幻元素外,还涉及到了他细腻的情感元素以及道德元素,如果要说哪部电影把伦理与科幻完美结合的话,绝对非《人工智能》莫属不可。
在电影的开头,人类就被安置在一个极度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部分城市已经被海水所淹没,人类的科技却极度发达,这无疑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讽刺。拟真电子公司的老板并不满足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智慧型机器人,而要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会爱的机器人,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潜意识,充满暗喻、直觉和自发性推理力的内心世界。当这个提议被提出的时候就遭来了同事的疑问,社会充满着仇视机器人的气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是让机器人去爱人。但是真理总是难以被众人所接受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确,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斯皮尔伯格开门见山的点出了这个问题。
2小时25分钟的片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机器孩子大卫在人类世界的经历为主,主要表达了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各种矛盾;后半部分则是机器人的血泪史,表达了一种无奈,同时也是大卫的童话历险。两个部分之间以机器舞男的出现作为过渡,乍看相当突然,细想却也十分合理。
《人工智能》的节奏感是出色的,第一个部分共有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马丁激大卫吃菠菜而导致起线路损坏,第二个高潮是大卫和马丁落入游泳池的镜头,另一个就是大卫遭抛弃的镜头,对于一部2小时25分钟的电影来说,在前半部分就使情节紧张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在观看的时候才不至于显得沉闷。而且这三个高潮都是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感情表达力度相当得大。
我们可以看到这对夫妇因为自己的孩子将要死去而选择了用机器孩子大卫进行替代,起初莫尼卡是坚决反对的,那时候大卫的人工智能系统还没有被激活,他的行动以及大笑时的声音都是十分僵硬的,直到莫尼卡决定接受他并且说出了那7个激活码的一刹那,大卫喊出了“妈妈”这个让人心碎的单词。莫尼卡接受了这个人工智能的产物。有大卫的日子里,这个家庭是幸福的,生活十分融洽,莫尼卡只是偶尔会想起自己奄奄一息的儿子,略有忧愁,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予了大卫充分的母爱。然而一个电话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莫尼卡的儿子马丁因为医学奇迹而恢复了过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马丁的回来意味着大卫的失宠,因为大卫只是一个人类发泄情感的替代品。他就像是一个玩具,被沉重的轻压得喘不过气来。
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马丁是人,人永远是鄙视自己发明出来的产物的,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斯皮尔伯格在前部分中用了大量的细节镜头来表现这种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些细节在煽情效果上表现得相当出色。
在游泳池边上,一群邪恶的孩子用刀在大卫身上做疼痛试验,大卫躲到马丁的身后,两人意外地落入游泳池中,人们跳下水中将马丁拉了上来,留下了大卫一人在水中张开着双臂。他同样渴望着众人的帮助,但是那一刻没有人在乎他,大卫在水下看到的模糊晃动的视线与他在水中的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爆发出了巨大的戏剧张力,机器人就是人类的奴隶。
我相信当莫尼卡决定把大卫送去拟真公司销毁时所做的抉择是艰难的,一个机器人对她付出了无休止的爱,当大卫因为菠菜事件躺在手术台上被人修理的时候,他可以安慰莫尼卡“妈妈,这不痛,没事”。大卫与真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机器做的,然而他的心却是完全和人类一样的。所以莫尼卡最终没有忍心把他送进机器屠宰场,而选择了森林里放他走。
大卫:“妈妈,不要!妈妈,要是皮诺曹变得真诚了,我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我可以回家吗?” 莫尼卡:“那只是一个故事。”大卫:“但是故事却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莫尼卡:“故事不是真实的!你也不是真实的!现在,瞧。拿着这个,好吗?不要让任何人看见它有多少。瞧。不要那么走。很多人。和所有的人都保持距离。除了一个像你的人。”大卫:“你为什么希望我离开?为什么?我很抱歉我不是真诚的。如果你允许,我将永远对你保持真诚!”莫尼卡:“让我走,大卫!让我走!我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
莫尼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她抛弃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仅仅因为马丁这个真实的母爱发泄对象回来了。
影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在这里正式开始的,机器舞男的出现,他和大卫一起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大卫坚信蓝仙女可以让他变成一个真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斯皮尔伯格制作得相当细致,尤其是机器人屠宰场,完全就是古罗马的角斗场,机器人在这里像奴隶一样地被送上角斗场进行搏斗,一个个地走向毁灭,而看台上欢呼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类,一种鲜明的等级制在这里被展示了出来。人类创造出了他们,认为他们是奴隶,所以可以肆意虐杀,并以此为乐,虽然虐杀的对象不是真实的人,却比虐杀真实的人来得更加残酷。
但是人类终究是用人性的,当大卫被送上屠宰场的那一刻,在大卫的求饶声下,看台上的人群心软了,大卫逃脱了。
也许是前半部分的戏剧张力过于强烈,我总是觉得影片的结尾略力度稍差一点,大卫最终找到了他诞生的地方,但那里并没有童话中的兰花仙女,在那阴森的大楼里,他看到了上百个与他一样的电子产品,绝望的他跳入了冰冷地海水。但是机器舞男把他捞了上来。
我觉得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
最终的结局设定是这样的,大卫在水下见到了兰花仙女的雕像,摩天轮倒下压住了潜水器,大卫被困在里面整整两千年,两千年中他就那么在漆黑中看着那个雕像,直到两前年后更先进的机器人将他弄了出来,然而那时候已经没有人类了,大卫这个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人成为了最原始的机器型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