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侉子”和“蛮子”的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侉子”源于江淮地区内部对于口音不同的人歧视的称谓,“蛮子”源于古代对中原区域以南的人的一种称呼,都是方言用语。
  具体解释:

  1、侉子:旧时称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外乡人,多含贬义。"侉子"总是和粗鲁、野蛮相联系。如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中记载"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拿他作作耍";"是人都怕侉子,他就沾光是侉子,人吃了苦,反而不和他噜嗦,让他走"。这其中的"侉子",据说是一个"蓝脸红胡子山西侉子",也即赤发鬼刘唐。
  2、蛮子:在方言中指蛮夷之人,”蛮“即野蛮,未开化。“蛮子”是指历史上的中原区域对以南的区域的一种称呼(历史上的中原很长时间都代表先进的文化),也有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多指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用:南蛮子)。见《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2
中国历来有“南蛮北侉”的说法,“南蛮北侉”的分界线大约在河南、安徽、江苏沿淮河一线,基本是中原话和江淮话的分界线,这也正是约定俗成的南北方的分界线。进一步说,中原话是“侉”,同样,荆楚地区比中原话更“蛮”。从语言上说,南蛮北侉之分,信阳民间有所谓“南蛮北侉”之说,说北方话的人被称为“侉子”,而楚国地区的人则被称为“蛮子”。有趣的是:信阳的人,都以自己的话为最中正,“南蛮北侉”的说法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    蛮子,(方言)指蛮夷之人,未开化的野蛮人,是指历史上的中原区域对以南的区域的一种称呼(历史上的中原很长时间都代表先进的文化),也有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多指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用:南蛮子【请保持团结,这里仅为学术交流用途】)。   
侉子,中国一些地区的汉语方言词汇,该词具有轻蔑和嘲笑的意味,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一般所说的侉子,指的是中原官话地区以北的区域方言群体。源于中原对南蛮北侉西戎东夷的称谓。   
江淮地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把自己往北的人统统称为“侉子”,而自己往南的人统统称为“蛮子”,但是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侉子”还是“蛮子”。 比如1,长江中下游人把除自己本地区以外的人看成不是“侉子“,便是“蛮子”,均含讥讽之意。 比如2,信阳人把信阳以北的河南人看成“侉子”,把信阳以南的湖北人看成“蛮子”均含讥讽之意。   
中国历来有“南蛮北侉”的说法,“南蛮北侉”的分界线大约在河南、安徽、江苏沿淮河一线,基本是中原话和江淮话的分界线。进一步说,山东、河北地区的北方话比中原话更“侉”,同样,江南话比江淮话更“蛮”。   
南蛮北侉除了靠直观判断外,还要看:有无入声、保留古汉语词语、发声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