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从2元变10元,可乐为什么这么多年不涨价?

如题所述

十年中,一根油条的价格翻了4倍,一顿早饭从2元变10元。可是世界饮品可乐却没有怎么涨过钱,为什么呢?

涨价的原因好解释,因为它是一种我们生活中的通胀现象,很常见而且很直观。一来这十年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了3倍,经济规模增加了1.8倍,货币发得比经济增长更快;二来百姓总体的收入增加了,不管买东西还是卖东西,价格提升都是自然的选择。

而那些不涨价的东西,则要相对复杂一些,或许给我们也能带来更多的启示。

可乐为什么不涨价,可以用经济学中菜单成本和古诺均衡解释。

菜单成本好理解,就是商家涨价的时候也得花钱。

餐厅改价格要重印菜单,可乐如果提价就要改广告、调整市场策略,还要想办法安抚抗议的消费者……这么费劲,不如不涨。

而古诺均衡,通俗来讲,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家,卖的东西基本无差别,两个卖家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串通行为,不过都知道对方将生产多少、怎样定价,这样,双方都可以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这种均衡之下,低价格和微薄的利润,将大部分竞争对手阻挡在行业之外,而少数的巨头则依赖于规模生存下来,获得尚属可观的总量利润。

可乐可以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比如可口可乐的自动化生产线,一分钟可灌装成千上万瓶可乐,相应的成本结构中,人力占比很少,这几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对其的影响不大,因此售价就可以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不过,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只是解释了可口可乐确实具备了不涨价的能力,但是并没有解释不涨价的意愿。这就涉及到可乐的市场结构了。

可乐,是一个双寡头垄断竞争的行业,在只有可口和百事的时候,他们是相爱相杀的唯二大佬。

为了保证各自利益最大化,他们会根据对方的产量调整自己的产量,与之对应的价格就是定价。新的品牌因为规模小,很难做到同样低价,只能退出。

低价曾经是可乐的优势,但现在,因为奶茶、果汁等饮料越来越多,可乐涨价也会让消费者减少可乐消费。

结果就是,只能维持原价。

可口和百事这两家都已经这么大规模了,把成本压得低到不能再低,也才这么一点利润率。如果有竞争对手想要进这个行业,做不到这么大的规模,没办法把单位成本降到像可口和百事一样低,根本就不可能赚到钱。

因此,这个行业有着非常高的竞争壁垒,利润率不高,但是两个大玩家靠着规模,也能赚到钱。

反之,如果把价格提高,一开始利润率是提高了,但新的竞争对手就会不断进入,随着价格战的开启,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低,利润也越来越低。

定价这个东西应该和成本与营销都有关系。营销我不太懂。简单说说成本方面的。

一瓶饮料的原料成本基本在包装。PET瓶,标签,盖子物料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这些东西加起来比饮料还值钱。

可乐母公司的原浆成本不太了解。但这些年,包装材料的成本都在下降。以瓶子为例,一方面其原料PET颗粒的价格近些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价位。另外一方面,可乐在推广轻量瓶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大家熟悉的那种薄似纸的冰露瓶重量差不多是其他罐装水瓶子重量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单单这一项就有为一条生产线一年节约上千万元。

这几年国内用工成本的增加其实也影响到了可乐。不过生产线效率的提升,则差不多抵消了用工成本的增加。十五年前,可乐大部分的饮料生产线是每小时1万多瓶。但目前生产线基本是48000瓶/小时,而最新的纯净水生产线是81000瓶/小时。现在一条生产线可以顶过去三条。并且由于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每条生产线所需工人数量也减少很多。因此在平均用工成本方面,可乐应该非但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

至于设备方面,一方面很多国产设备成熟,代替了部分进口设备。另一方面,近些年进口设备的价格虽然稳中有升,但涨幅不大。而且,由于人民币走强,国内进口设备其实性价比比之前还高。

其实这些年可乐在国内的利润还是有下滑的。可乐目前在国内既有自己的瓶装厂,也有合作代工的(比如中粮可乐,上海紫泉等)。可乐自身工厂的工人待遇较好,设备维护舍得花钱买进口备件,这些方面使得这些工厂的已经基本无利润。而国内的代工厂则是大量使用劳务工(没有社保),使用国产备件,压缩设备维护费用。目前可乐旗下的加工厂都在转让进程中——转让给中粮可乐和太古可乐等代工厂。相比于百事可乐中国区前几年已经全部买给康师傅,可口可乐已经是干的还不错的了。

1.可口可乐生产过程所耗用的人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是的,你没有看错,整个可口可乐在制造过程仅包装完成以后需要人工做为运输性的工作,整个制造过程中人力成本可以在直接忽略不计,完全是无人工厂,何来人工成本增加?

实际上由于生产线的改进或其他原因,整个可乐的生产员工数量是不断减少的,以某个工厂为例,最近10年至少减少了50%

另外,生产可乐的基本上都是由代加工厂生产(实际上我们喝的不同品牌的饮料,可能都是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这些代加工厂的工资还是很低的,远不如沿海地区工资增长幅度

2.各级经销商层层加价,这个一看就知道对可乐系统一无所知

可乐没有所谓的各级经销商,都是至少省级的大经销商,甚至跨省的,以下的经销商根本就不在可乐的管理范围,只是以一个相对固定的费用在结算。

具体来讲就是被中粮等(超级央企)垄断

以可乐将外包的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可乐,直接运到储运点,中间不存在运来运去的可能性,这个成本就太大了

可乐为什么没有加价,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几点:

1.面临竞争太激烈,不敢加价。整个可口在中国的销售基本上是一年不如一年,那敢加价

2.可乐实际上在中国没有投入什么,实际上至少90%以外的加工是外包,100%的运输是外包的,100%的销售是外包的,并且账期至少6个月,卖出去产品以后,才结算的。实际上可乐在中国就提供一个牌子,实际投入可以说非常非常少,可乐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大的皮包公司。没有什么投入,自然获利就高

也就是说可乐实际上只提供一个牌子,运营所需的资金(包括制造,运输,销售)由外包伙伴提供。

3.可乐最大的成本实际上是运输,相对制造成本而言,运输成本才是真正大头,而可口主要靠铁路运输,受益于铁路运价稳定,所以可口成本实际上一直很稳定

并且由于可乐分厂相比10年前多了很多(减少运输距离),再加上高速公路的扩展(高速运输成本远低于非高速成本),实际上可以说可乐的运费是非常稳定,对于有些省可能还是在下降的

4.由于可乐是强势品牌,所以进场费什么,对于可乐可以说是零,这样销售的最大成本实际上也很稳定

所以可乐的成本一直稳定,而不是你们想象的相对10年增加很多。实际上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人工上涨的部分早就通过其他方式抵销了,不能抵销的工厂都关门或走人了。

不光可乐,中国的工业品实际最近10年价格也很稳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是降价的

不要光扯人工,实际上对于现代中国制造业(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大部分人工成本只占整个成本中的10-20%左右

关键在于可乐这东西从来没升级过,10年前2.5元一罐,现在也是2.5元一罐,你说他味道变了吗?没有,没有改变的东西他凭什么涨价?可乐可以说是一次投入,收益百年。而且从销量上,可乐百事应该是地球上雄居1-2位的饮料厂了吧,成本的控制,管理的运营,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能够看的穿的。

回复:

1.可乐的创新或者说抄袭从来没有停过,每年至少新增几十个品种。像最近几年火的奶茶,实际上可乐N年前就代工生产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推到中国市场。我挺喜欢这个奶茶口味

你去大超市看看,可乐系的一般至少15种以上在卖。

只是一直都没有火

2.可乐的管理水平,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我个人认为可乐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最近几年也挺差的。

可乐只是不赚辛苦钱,大部分都外包出去了,自已只做一些核心和协商的事

可乐我觉得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付款体系,到了时间,钱自动就付出去了。这种重合同的精神,跟我所从事的行业的一些中国公司而言,简直是神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早饭现在依然还有2元的,觉得已经变10元了,仅仅只是自己对早餐的要求高了而已,并不是早饭变贵了。

现在5毛钱一个的包子还有很多,也有一些小面,小肠粉是2元一份的,还有白粥配小咸菜的,卖1元一份的也不少,像我早上有时候吃的豆腐花,也有很多是1元,1.5元的,这样的早餐在很多地方都在占着主流。

如果说一个人觉得早餐已经从2元变成了10元了,仅仅只是自己对早餐的要求而已,或许之前自己对早餐的需求仅仅是两个包子一杯豆浆,而现在却要喝牛奶、吃小蛋糕,再来一个水果,这样的早餐就算是十年前,2元也没法解决。

而可乐确实是没有涨价,但是可乐的量却有所改变,很多品牌的可乐瓶子都已经开始变“苗条”了,它的量其实是有所改变的,虽然还是同样的价格,但是能喝到的可乐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同样给人一种“不涨价”的错觉的,还有衣架与火腿肠。在十年前,大衣架是6元一扎,现在依然是6元,但是对比起来才知道,以前的6元一扎是10个,而现在大部分是9个,甚至有可能只有8个。

还有就是火腿,以前鸡肉肠是3.5元一包,现在同样也是,但是以前是10根,现在是8根,看似没有涨价,但是无形之中已经不是同样的价格了。

所以说,有时候觉得某个特别贵了,要先关注一下是不是现在自己对那个东西要求高了,就像早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