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苏联500万军队战败,在最后凭借什么力挽狂澜

如题所述

前期,苏联500万军队战败,在最后凭借什么力挽狂澜?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武器非战争的决定因素,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心向背。这句哲理对任何一场战争都适用。比如苏德战争就很好的检验了这句话是否正确。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军队被干掉了500万,但最后的结局是德国战败,这其中起主要的就是人。

1943年,德国生产了坦克1.2万辆,而当时苏联生产的坦克数量是德国的两倍。虽然苏联生产的坦克,在质量上,攻击力上与德国相差甚远,但是苏联命令起工人在做工上细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斯大林)

在德国人的眼里,苏联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不管德军打败了多少苏军,苏军总是有后续补给。相关资料里面显示,在正常兵源不够的情况下,斯大林采取了铁腕政策,老人,未成年人,妇女 只要是人就可以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与德军开战。所以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动用的人数达到4000万,甚至比这还要多。

(苏德战争)

苏德之间的战争说明,能充分动用国家的一切资源来打仗,结果极有可能反败为胜。之后的数据统计显示苏联在二战中去世了将近3000万人。

当时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也是处于劣势,但是当斯大林一召唤,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全民参战,这是十分可怕的,也是苏联最后能胜利的重要因素。不得不说斯大林模式,在当时的战争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还有一个原因,二战是德国发起的,而对于资本主义世界而言,不希望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超过本国,尤其是美国一定会打压这些想要强大的国家。所以当以美国为首的这些西方国家开会进攻德国时,德国最终战败。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给我们启示,每一场战争,如果一国的领导人有能力动用国内的一切力量来打这场战役,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苏联出的汉奸和叛徒很多的200多万)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1
1.在战争中浮现了一批强大的军官和士兵
2.在危机关头得到了美国的援助
3.德国在诺曼底战败,欧洲局势逆转
4.苏联冬天极度寒冷,德军不适应
5.德军已经开始后继乏力
6.苏联几乎不会枯竭的兵源
第2个回答  2018-01-30
人多地广,美国援助,再加上毛子确实也能打!
第3个回答  2018-01-28
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