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分类,和作用区别

主要是怎么选型

继电器分类

  继电器有广泛的用途和类型,习惯上根据其不同的输入分为以下几类:

  一、电压继电器

  根据电路电压的变化而动作的继电器,如用于电动机失压、欠压保护的交流/DC电压继电器;交流电压继电器,用于绕线式电机的制动和换向控制;DC电压继电器用于DC电机等的正反转制动。

  1、电磁式电压继电器

  电磁电压继电器分为突出固定结构、突出插接结构、嵌入式插接结构等,具有透明的塑料外壳,可观察继电器的整定值和性能指标。电磁电压继电器的磁系统有两个线圈,线圈输出连接到极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继电器进行串并联,使继电器的设定范围扩大一倍。

  电磁电压继电器铭牌的刻画值和额定值分别是电流继电器线圈系列的电流和电压继电器的线圈并联电压。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以改变线路的反应力矩,从而可以改变继电器的动作值。

  电磁电压继电器的作用:对于过电流(电压)继电器,当电流(电压)上升或大于设定值时,继电器动作,动态触点关闭,动态断点断开。当电流(电压)降至整定值的0.8倍时,继电器返回,动态触点断开,动态断开触点关闭,对于低压继电器,当电压降至设定电压时,继电器动作,动态触点断开,动态断点关闭。

  2、静态电压继电器

  静态电压继电器分为突出固定结构、突出插接结构、嵌入式插件结构、导轨结构等,具有透明的塑料外壳(导轨式全封闭),采用薄码调整。

  当隔离变压器降低被测交流电压时,调整和校正与被测电压成正比的电压Ui,用滤波器对整流脉冲电压进行滤波,得到与Ui成正比的直流电压UO。在电平检测方面,将UO与直流参考电压UE进行了比较。如果直流电压UO高于基准电压,电平检测器输出一个正信号并驱动输出继电器。继电器正在行动。相反,无论是过电压继电器还是低压继电器,如果直流电压UO低于参考电压UE,电平检测器输出负信号,则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二、中间继电器

  用于增加控制电路中触点的数量或容量,本质上是电压继电器,但其动作值不需要调整。

  中间继电器往往存在于工业控制线路和目前的家用电器控制电路中,对于不同的控制线,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

  1.取代小型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具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当负载容量相对较小时,可作为小型接触器的替代物,如电气线圈门和一些小型家用电器的控制。这样,发挥控制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可以做得更加精致。

  2.增加接点数量

  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在电路控制系统中,不仅不会改变控制形式,增加触点数目,而且便于维护。

  3.增加接点容量

  中间继电器的接触容量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其驱动所需的电流很小,因此可以利用中间继电器来扩大接触容量。在控制线上,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控制其它负载,以扩大控制容量。

  4.转换接点类型

  中间继电器在工业控制线路中可并联连接原接触器线圈,相应元件可由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触点控制,接触器的常闭接触点可转换触头类型以达到控制目的。

  5.开关用作

  在某些控制电路中,某些电气元件的开关常常由其触点的开合控制。如彩电或显示器中常用的自动退磁电路,晶体管控制中间继电器的关断,从而控制退磁线圈通断的作用。

  6.转换电压

  工业控制线路中的转换电压为DC24V,电磁阀线圈电压为AC220V,安装了一种中间继电器,可将直流与交流、高压、低压分离开来,便于今后的维护和安全使用。

  7.消除电路中的干扰

  虽然工业控制或计算机控制线路中有各种干扰抑制措施,但干扰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在内部增加中间继电器可以消除干扰。

  三、电流继电器

  根据电路电流的变化而动作,用于电动机和其他负载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以及DC电动机的磁场控制或失磁保护。

  电流继电器分为:静态电流继电器,无辅源静态电流继电器,电磁式电流继电器,交直流电流继电器,直流电磁式继电器。电磁式电流继电器,为电磁式瞬动过电流继电器,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装置线路中,作为过电流启动元件。

  用于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线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线路中,作为起动元件。

  四、时间继电器

  从接收信号到执行元件动作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继电器,如启动电机是用于延时启动电阻切换、电机能耗制动和生产过程程序控制的继电器。

  电开关用于控制具有较高电压或功率的电路。给继电器工作线圈一个控制电流,继电器会吸收,相应的触点会被打开或关闭。

  时间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远程控制、通信、自动控制等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时间继电器主要有空气阻尼型、电动型和电子式。目前,常用的时间继电器是大规模集成的时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也广泛应用于生产设备中,准确地掌握时间的测量,提高产品的精度和性能。

  时间继电器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将时间继电器和其他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程序空间路径,实现设备的自动运行。许多智能产品使用时间继电器作为设备。

  电延迟类型:当吸引线圈接通时,其瞬时触点立即移动;延迟触点在一定延迟后再次移动;当吸引线圈被关闭时,立即复位。

  控制范围可以扩大,当吸力线圈接通时,所有触点立即移动;当吸引线圈断开时,瞬时触点立即复位;延迟触点在一定延迟后复位。

  还可以合成信号,以及自动、遥控和检测。也就是说,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形成程序控制电路,实现自动操作。

  五、热继电器

  用于交流电机过载和断相保护的继电器。

  主要用于异步电动机过载保护,工作原理为过载电流通过热元件后,双金属片加热弯曲,推动作用机构驱动接触动作,使电机控制电路断开,实现电机的停机,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鉴于双金属片材加热弯曲过程中传热时间长,热继电器不能用作短路保护,而只能作为过载保护热继电器的过载保护。

  在电机的实际运行中,如果机器异常或电路异常,如果电机超载,电机的转速会降低,绕组中的电流会增加,电机的绕组温度会升高。如果过载电流小,过载时间短,则电动机绕组不超过允许的温升。

  当过载时间长、过载电流大时,电机绕组的温升会超过允许值,使电机绕组老化,缩短电机使用寿命,甚至在情况严重下烧毁电动机绕组。

  因此,这种过载的电机是无法忍受的。热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流热效应原理,在电机不能承受过载时切断电机电路,为电机提供过载保护的保护装置。

  热继电器的其他部分的功能是:人字形拉杆的左臂也是由双金属片构成,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主回路中的双金属片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和弯曲,人字形拨号杆的左臂也会沿相同的方向变形和弯曲,使得人字形拔出杆与推杆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不变,以保证热继电器动作的准确性。这种效应称为温度补偿。

  六、温度继电器

  用于各种设备过热保护或温度控制的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一般会有感温元件驱动继电等效电路的物理实现方式,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也会有不用的材质和设计方式,一般温度阈值也是可以根据具体的温度继电器型号选用的,所以此类产品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类温度敏感性高的电路之中,具体实现还是要看电路设计时的实现需求而定。不过多数温度继电器的感温误差范围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选用此类继电器时还需多做测试和测量以判断精度和可接受程度。

  七、速度继电器

  监控电源动力的转速和转向变化的继电器。

  速度继电器的转轴与电机的旋转轴相连。速度继电器的轴上固定有圆柱形永磁体;磁体的外套筒有一个外圈,可以在正负方向偏转某一角度;在外环的圆周处嵌入一个鼠笼式绕组。

  当电机旋转时,外环的鼠笼式绕组切断永磁体的磁线产生感应电流和转矩,使外环与电机的旋转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旋转。此时,固定在外环支架上的顶部块移动触点,使其能够移动一组触点。

  如果电机倒转,顶部块就会移动另一组触点。当电机的速度下降到100 R/min左右时,由于鼠笼绕组的电磁力不足,顶部块会返回,触点被重置。

  由于继电器的触点作用与电机的速度有关,所以称为速度继电器;由于速度继电器用于电动机的反向制动,所以也称为反接制动继电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26
继电器的分类:
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1.电磁继电器:利用输入电路内点路在电磁铁铁芯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指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   3.温度继电器: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4.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5.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7.极化继电器:有极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2、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   1.微型继电器   2.超小型微型继电器   3.小型微型继电器   注:对于密封或封闭式继电器,外形尺寸为继电器本体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安装件,引出端,压筋,压边,翻边和密封焊点的尺寸。   
3、按继电器的负载分类   1.微功率继电器   2.弱功率继电器   3.中功率继电器   4.大功率继电器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   1.密封继电器   2.封闭式继电器   3.敞开式继电器   
5、按继电器按照动作原理可分类   1.电磁型   2.感应型   3.整流型   4.电子型   5.数字型等   
6、按照反应的物理量可分类   1.电流继电器   2.电压继电器   3.功率方向继电器   4.阻抗继电器   5.频率继电器   6.气体(瓦斯)继电器,   
7、按照继电器在保护回路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类   1.启动继电器   2.量度继电器   3.时间继电器   4.中间继电器   5.信号继电器   6.出口继电器
继电器的类型:
  信号继电器 其他继电器 热继电器 干簧式继电器 大功率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直流电磁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汽车继电器 交流电磁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 极化继电器 磁保持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 电磁类继电器 延时继电器步进继电器真空继电器 混合电子继电器 斩波器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继电器的作用: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   
1) 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 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 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7
继电器的分类:
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1.电磁继电器:利用输入电路内点路在电磁铁铁芯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指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3.温度继电器: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4.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5.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7.极化继电器:有极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2、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   1.微型继电器   2.超小型微型继电器   3.小型微型继电器   注:对于密封或封闭式继电器,外形尺寸为继电器本体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安装件,引出端,压筋,压边,翻边和密封焊点的尺寸。   
3、按继电器的负载分类   1.微功率继电器   2.弱功率继电器   3.中功率继电器   4.大功率继电器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   1.密封继电器   2.封闭式继电器   3.敞开式继电器   
5、按继电器按照动作原理可分类   1.电磁型   2.感应型   3.整流型   4.电子型   5.数字型等   
6、按照反应的物理量可分类   1.电流继电器   2.电压继电器   3.功率方向继电器   4.阻抗继电器   5.频率继电器   6.气体(瓦斯)继电器,   
7、按照继电器在保护回路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类   1.启动继电器   2.量度继电器   3.时间继电器   4.中间继电器   5.信号继电器   6.出口继电器
继电器的类型:
信号继电器 其他继电器 热继电器 干簧式继电器 大功率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直流电磁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汽车继电器 交流电磁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 极化继电器 磁保持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 电磁类继电器 延时继电器步进继电器真空继电器 混合电子继电器 斩波器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继电器的作用: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   
1) 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 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 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第3个回答  2023-11-06

继电器主要分为电磁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两类。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效应来控制机械触点达到通断目的。给带有铁芯线圈通电-线圈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吸附衔铁动作通断触点,整个过程是“小电流-磁-机械-大电流”这样一个过程。电磁继电器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驱动简单,隔离效果好;缺点是体积大,寿命相对短(机械触点)。

固态继电器是由微电子电路、分立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组成的无触点开关。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用微小的控制信号,达到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它的优点是寿命长(无触点),驱动简单,隔离效果好;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

在选择继电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额定工作电压: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直流电阻:对于电磁继电器,指的是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应用电路:需要考虑到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否作为选用的依据、控制电路能否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以及尺寸是否合适等因素。

    总的来说,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继电器。

参考来源:继电器的作用通俗点说

第4个回答  2021-02-06
(1)动合型(常开,H型,美国为A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闭合,
(2)动断型(常闭,D型,美国为B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断开,
(3)转换型(Z型,美国为C型)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3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呈闭合状态,原来闭合的呈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