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对喜剧的贡献

卓别林对喜剧的贡献有哪些?

  查里.卓别林,于1889年4月16日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喜剧演员家庭里,由于父母的影响,自幼爱上了艺术,希望当名演员。不幸父亲去世过早,母亲得了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成了孤儿,他进过孤儿院,做过乞丐,当过小报童,小佣人,还在游艺场做过扫地的杂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卓别林实现了做演员的夙愿。一个晚上,游艺场的一名主要喜剧演员病倒了,经理急的没有办法,忽然想到扫地工卓别林平时一直在学演戏,抱着试试的心理,叫卓别林上台代演,可是那位喜剧演员是位身位魁梧的男子汉,他的衣服卓别林穿起来又肥又大,裤子像个大口袋,一双大鞋走起路拖拖踏踏,而圆顶礼帽却又太小,这样装束,像个小流浪汉,一出场就引的大家笑了。他一连演了好多场,小流浪汉的形象越演越活。1907年,卓别林经人推荐,参加喜剧《足球赛》的演出获得成功,终于成了剧团的正式演员,开始了伟大的艺术生涯。

  1910年,卓别林随剧团到美国演出,他的精湛演技被美国滑稽影片公司看中,从此,他便踏上了电影演员的生活道路。他刻苦学习艺术,向一切有经验的人求教,包括工人、裁缝、招待员、流浪汉等,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相继出演,使他成了人们欢迎的影坛明星和喜剧大师。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在这部自传中,反映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史。更有价值的是他对有关电影艺术的见解。

  在20世纪的伟人行列中,卓别林是影坛中惟一一位可与爱因斯坦并列的大师,同时,“流浪汉查理”也可以称得上是他在这个世纪的商标。而中国观众对喜剧最直接的经验恐怕都来自卓别林的电影。在美国“麦卡锡主义”当道时,同情共产主义的卓别林流亡欧洲多年,这也使他拉近了与中国的距离。由于卓别林英明果断地放弃了其电影的版权(他以此对付美国当局对其影片的禁映),他的电影得以风靡世界——无声片正好使他的作品成为没有语言障碍的、在任何地方、任何种族都通行无阻的艺术。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使人发笑的伟大的小丑——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部艺术的经典或商业大片都不可能比卓别林的一个小品更具生命力和流行性。显然,卓别林最早发现了永恒的真谛:让每个人都笑出来

参考资料:http://bbs.bokee.com/ThreadTree.next.147.82554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9
别林(1889——1977)性别:男 身高:1.73米
1889年,卓别林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查理 卓别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第2个回答  2007-10-19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在这部自传中,反映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史。更有价值的是他对有关电影艺术的见解。
第3个回答  2007-10-19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

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5752.html?fr=qrl3

第4个回答  2007-10-19
一种优秀的表演风格 黑白电影、独特的造型、 无声电影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