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怎么办啊???

如题所述

丙型肝炎的预防方法基本与乙型肝炎的相同。我国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应放在对献血员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入侵

国外报告,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可排除85%具有HCV传染性的献血员,从而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由于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与ALT水平和抗-HBc是否阳性有关,ALT(丙氨酸转移酶)异常和抗HBc阳性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和抗HBc阴性者(44%:0.5% ),因此,在尚无条件进行抗HCV筛查的地区,可对献血员作ALT和抗HBc筛查。据报道,排除ALT异常的献血员后,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可下降 47.4%;排除抗HBc阳性的献血员后,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33%;如上述两项指标异常的献血员均被排除,则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可下降 61.2%。

最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经皮肤感染丙型肝炎病人血液者,于暴露后立即注射免疫蛋白(0.06ml/kg)可能有预防作用。

本病的最终控制将取决于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的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可能性,未来的丙型肝炎疫苗应包括各种不同重组的HCV毒株,或根据各地流行的HCV毒株来构建丙型肝炎疫苗。

无论是急性丙型肝炎,还是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都是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 或alfa-2b)联合利巴韦林。这也是唯一有效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由于一周一次给药,给药次数大大减少,方便了病人用药,相对于普通干扰素的一周三次或隔日一次,聚乙二醇干扰素又称为长效干扰素。两种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直接比较临床试验表明: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的复发率明显低于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原因可能与抗病毒活性及分子大小引起的药物分布有关。一般认为,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越大,抗病毒活性越低,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的活性明显高于40KD的长效干扰素;而且,12KD的长效干扰素可以全身分布,不仅清除肝内的主要病毒,更可以清除淋巴结、肾脏、脾脏、肾上腺、唾液腺等肝外病毒,故停药后的复发率较低。40KD大分子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分子过大,限于血管和肝内分布,对肝外的病毒清除不利。不仅加重肝脏负担,排泄慢,而且由于不经过肾脏排泄,当发生不良反应时撤药困难。一般认为,由于头对头比较的IDEAL试验结果的公布,12KD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应做为治疗丙型肝炎的优先用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感染丙型肝炎这种情况一定要抓紧的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明确诊断以后就需要明确一下病毒定量是否有病毒活动,病毒复制,对于丙肝一般都是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及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一般都是选择阿尔法干扰素,阿尔法干扰素在治疗,应该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能够使大部分的患者丙肝病毒转阴。
但是转阴以后有可能在停药后再转为阳性说明对于抑制病毒有作用但是不能够完全清除病毒,如果是治疗后一年,一功能是正常的血清丙肝病毒是阴性,可以考虑是治愈,这就是选择其他的一切抗病毒药物,有可能选择利巴韦林这样的药物,但是利巴韦林的效果一般是不如干扰素,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晚期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治疗,但是新移植的肝脏有可能会发生丙型肝炎感染,也可以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第2个回答  2019-12-19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的丙肝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均可以达到90%以上的临床治愈率,但是哪个药物治疗效果最好,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就是患者处于疾病的哪个阶段、感染的是哪个基因分型,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丙肝的方案有两种:1、传统方案,即干扰素加利巴韦林;2、口服药物方案,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等。
第3个回答  2019-12-19
对于丙肝,只要记住化验病毒RNA持续小于检测值,就提示没有病毒了,不用再治疗了,几乎没有可能复发,预防就是注意平时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定期1~2年复查病毒RNA。
第4个回答  2019-12-19
你好,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体内之后,首先引起病毒血症,从而感染肝损害的机制。它与HCV、HCC的关系很密切,从HCV感染到HCC的发生通常要经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阶段。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一般及支持疗法为主。轻度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一般及支持疗法以外,慢性肝炎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对症和抗病毒治疗。中度和重度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上述治疗以外,应加强护肝治疗。重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一般和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等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