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首联的好处?

如题所述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为首联。这首诗结构完整,意境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1. 传承中华文化:杜甫的《望岳》经典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化俗为雅,清雅飘逸,充分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其中所体现的丰富情感和哲理也深受后世读者的爱戴,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瑰宝之一。

2. 引导精神生活:《望岳》以岳为景,融山、水、人、文于一体,全篇广视野、高格局的毕露壮心,开阔、激昂,将人文、自然相互融合,以一种全景式的呈现方式引导人们不断升华情感、提高精神境界。

3. 启发创作思路:《望岳》诗歌形式优美,情感渲染感染力强,对后人诗歌创作起到了启发作用,在形式与情感方面都有很大的可借鉴性。

4. 加深文学鉴赏:《望岳》具有浓重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人们通过阅读和理解该诗歌,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望岳》首联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它融合了诗歌艺术、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引领人们提高精神境界、审美水平以及文学欣赏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30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失意之作。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一朝不慎获罪被贬,因此诗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这首诗首联点明仰望华山之意,写出了华山的崇高和尊严;颔联写诗人极想攀登华山,营造了神话境界;颈联写华山险峻难登;尾联以景抒情,写欲到华山绝顶求仙问道,以排遣内心苦闷,发出心灵深处的深沉感慨。

这首诗想象奇特,融入神话,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艺术境界。全诗语言朴实,笔力老成,风格自然。


【译文】


华山群峰耸峙,其最高峰像一位长者,其他诸峰宛如儿孙罗立在身边。如何才能得到那根仙人九节杖,拄着它一路飞行到达明星玉女的洗头盆前?峡谷何其险啊,车箱进入便无归路,就像一支箭杆直通南天门。待到秋风送爽之后,我要登上山巅探访白帝的仙居,询问仙道的本源。


【赏析】

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和尊严,暗示诗人是带着虔诚恭敬的心情仰望华山的,从而体现了华山可敬的特色。“似儿孙”,想象奇特,把华山主峰比喻为受到儿孙尊敬的祖宗,其他山峰像一个个矮小的儿孙,罗列在它的周围。这是客观事实的描述,生动而细腻;更是诗人独特的心理感受,把华山写得颇具人情味,使华山体现了诗人的人格力量。

颔联写诗人极想攀登华山,营造了神话境界,给华山蒙上了一层神奇感,进一步谊染首联描写的崇高奇异气氛,诗味浓郁。“安得”,是浪漫主义的想象。作者虽然极欲登山,“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


颈联写华山险峻难登,突出一个“险”字。“车箱”“箭栝”,以地名巧妙入诗,天衣无缝,又可看出山路艰难,车不能回。这两句实际上是计划未能实行,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


尾联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于欣赏华山美景后,突发奇思:欲到华山绝顶求仙问道,以排遣内心苦闷。这是忧伤与愁郁、渴求与希望在诗中的折射;亦是诗人发自心灵深处的深沉感慨。寓哲理于山水形象之中,写山又进一层。

第2个回答  2022-12-14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首《望岳》,写透了泰山之雄伟壮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来为大家所称道,颇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独特韵味
至于题主所说的首联,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亦自有一番天地
能注意到,首联的上半句是一个问句,在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中,也就只有坡仙的“明月几时有”以问句的形式开头
那么,问句有什么用呢?
写过作文的学生都知道,第一段用问句开头大都有一个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力
我们不妨将《望岳》看作一篇作文,那么,整篇《望岳》就是一种“开头(开门见山)——中间(铺陈)——结尾(升华)”的微小作文
而首联的问答形式则可看作是一种不常用的修辞手法——设问
而且,这个设问还起到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将一篇作文浓缩到一首诗的程度,我是肯定做不到的……
或许这也只是首联妙处的冰山一角吧……
这个问题应该少陵野老亲自回答……才能说尽妙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