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洋节?几派人马最近发生了点争执。起因是一派人谣传政府要求抵制洋节,洋节在这一时节,当然指的是圣诞节。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政策,洋节理应抵制。一派人随即反应,坚决支持中国人过圣诞节,认为这是文明开化融入国际社会的标志,甚至还联系上了基督教的高尚精神,认为此种精神足以拯救国人的懒散堕落,据说中国人没有宗教精神是其最大的民族文化缺陷,由此对前一派人物及政府冷嘲热讽。另一派呢,我过我的购物美食节,洋不洋,关我什么事。

哎,我想了想,倒还是这第三派有点意思。圣什么诞?感什么恩?拉过来,直接整成购物促销节。不管什么洋节,我们淡化它,我们改造它,我们消解它,不就是个卖东西的噱头么?不就是个买东西的由头么?何必如此当真。我们中国人本来就是随和至极的,洋也好土也罢,拉来能用就行了,本不论出身。如果说圣诞节是洋的,那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就是民族的?还不是洋的么?有种全抵制了吧,却又不能,那就接受吧。小老百姓,每天不是被体制单位压榨劳力,就是给民间资本家卖命挣血汗钱。好不容易有个节出来,搞点新意思,上街吃吃玩玩,万一再放个一天假,总是好的。我管你圣诞什么内容?感恩什么内容?万圣是哪些圣?看淡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中国人,没有义务按照西方人的文化习惯原汁原味照搬洋节,没有义务把西方人的“圣”捧在头上,爱在心里,我们过我们自己的,我只是借你的洋节消磨我自己的时光而已。

第一派呢,他们太过紧张,如果要抵制洋节,那也太过了。洋节确实入侵了中国社会,对我们目前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习俗有很大冲击,尤其是会对少年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弄不好只认识圣诞老人只认识耶稣,而不认识孔子孟子。但这不能怪洋节,原因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如果我们不崇洋媚外,如果不把自己搞成文化真空,洋节就进不来,就算进来了也会被民众自然疏远,成不了气候。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破坏了传统文化,民众中间特别是青少年都不知道自己国家有什么传统民俗了,那他们自然就跟洋节过去了。看看我们的节日,到了今天,还剩了多少风俗习惯是为民众所坚持的?我看除了合家团聚死吃一顿,我们并没有剩下多少来。现在有几个人过节还祭祖的?还烧纸的?还上香上蜡烛的?连政府都带头说这个是陋习,要禁止,要被“移风易俗”的。但是风俗习惯如果都没有具体仪式没有具体内容了,还剩些什么?少年儿童喜欢过圣诞节,不就是因为骗他有个圣诞老人坐个车背个包来送东西么?不就是因为有个圣诞树挂点灯么?喜欢万圣节的,不就是可以乱穿戏服扮鬼装怪么?风俗习惯的维系,是绝对需要仪式和具体内容的。不然基督教为什么要做弥撒?我们自己破坏自己的文化,现在又反过来怪人家过洋节,早几十年干嘛去了?再者,政府并没有要抵制洋节,只是说要鼓励民众恢复过传统节日,这与抵制洋节距离甚远,根本不是一回事嘛。所以第一派人,拿着鸡毛当令箭,还搞错了。

第二派人,问题更大。我看了好几篇这一派的文章,感觉他们放屁放到了鼻孔里。因为他们都喜欢从鼻子里往外哼哼,一种浓浓的轻蔑从鼻毛间隙钻了出来,他们是洋人洋物洋文化至上的。首先,过不过洋节,跟开化不开化,跟是否融入国际社会,跟国家民族有没有希望,跟是不是民主自由,跟有没有宗教精神,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一个中国人,他是基督教徒,他当然可以过圣诞节、感恩节,因为是他的信仰自由,我们支持他。但是我们一般的非基督教徒的中国人,就没有任何义务去崇奉西方的任何圣人。请问圣诞来圣诞去,诞的是什么圣?感恩来感恩去,感的什么恩?我看就不是我中国的圣,感的也不是我中国的恩。所以我只要不是基督教徒,就完全没有必要买账。我尊重你老外和中国基督教徒过圣诞节,这是你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但我们其他人过和不过,以及怎么过,都是我们的自由。

好么,然后像我这样的人就会被扣上一个不尊重基督教博爱伟大精神的大帽子,更会由此上升到我整个中华民族缺乏宗教精神,说什么中国人之所以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境地,就是因为号称五千年文明,却缺乏宗教精神缺乏宗教信仰。最后结论,就是中国人没有宗教,不懂敬畏,所以正需要基督教精神的拯救。这样的论调,真是比我家太婆的脚丫子还老。本就不是什么新玩意。我中国人没有宗教?我中国人不懂敬畏?我中国人落后是因为没有国教?我想,只要有点文化,读点书,不道听途说、拾人牙慧的,这三个问题,都知道正确答案。凡是以中国人需要基督教精神拯救作鼓吹的,除了基督教徒之外,就是不学之人。

我中国人佛道阴阳及民间宗教,绵延几千年,如何没有宗教?我中国人讲“居处恭,执事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讲“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理学特别以主敬、戒惧为涵养功夫,如何没有敬畏?难道一定要以基督教为宗教方为有宗教?难道一定要以基督教精神为精神方为有敬畏?真是无稽之谈。在我看来,中国人没有统一如基督教一般的宗教,不但不是我们的悲哀,反倒是我们的福气,是我们祖先积德。我们真要感谢《论语》里的那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国历代民族极为繁杂,政治问题至为复杂,历史悠久,幸好没有在宗教上跟洋人一样较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弄不好就是第二个中东,这个派那个派乱成一锅粥。我们在宗教文化上一直是比较宽容的,这也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所在,否则五千年文明,光宗教屠杀就能有多少。我们的传统文化特性使得我们一直是着眼现实世界的,也恰好使我们避免了陷入全然虚幻的宗教生活中去,所以避免了如西方如中东那样的宗教纷争,我一直以此自豪,这是值得我们歌颂的。而不是像有些西化至上人士所鼓吹的那样,没有国教是中国人的悲哀,是中国人素质低下的原因。西化至上人士到现在还在叽叽喳喳鼓吹西方,也不看看基督教早就破产了,现在几个人去教堂?西方人要过虚幻的宗教生活,但是可惜,基督教在近现代科学面前破产了,那怎么办呢?他虚幻的精神鸦片没有了,现世的问题怎么解决?痛苦如何抒缓?好嘛,那就用肉体鸦片替代,于是大麻来了,海洛因可卡因都来了。宗教和麻醉品,表面上水火不容,但其内核其实是一样的,都有麻醉精神,转移现世注意力的效果。我们中国人,主要关心现世生活,上帝不上帝的,跟我也没有啥大关系,我求神拜佛,也还是为了现世的生活,所以不求虚幻的精神麻醉,宗教破不破产都一样,我也不会为了缺了精神麻醉,去用毒品替代。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好处,是民族文化中好的品质。如果说今日的中国人素质低,绝对不是传统文化的问题,反而正是不搞传统文化,要么大肆破坏,要么阳奉阴违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9
其实外国人过洋节就跟我们中国人过春节一样是一种文化。在于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我觉得首先我们是一个包容的国家、开放的国家可以容纳一切外来文化,但这并不意外着盲目的迷外。
有甚者在圣诞前夕的平安夜,平时一元左右的一颗苹果被卖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甚至成百上千,由于过洋节刺激而形成的这种盲目的不理智的消费观念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它是一种奢靡的、浮夸的一种生活态度,像这样的洋节过得多了势必会形成一种骄奢淫逸、安图享乐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而这种消费观念和人生态度与我们传统的勤俭节约、笃实宽厚、修己慎独的美德也是相背而行的。
在这种盲目的过洋节的事情背后是我们国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信仰的一种缺失,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要想自己的文化不被侵略我们要坚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坚持自己的文化自信。
第2个回答  2019-06-18
1.春节已经成为了国际性节日。现在在全世界各地,一到了春节就会有以中国为主的嘉年华会,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把春节定为了公休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国人一味地接受洋节,不去支持自己的固有节日的话,这样的春节文化岂不是早就消失了吗?
2.上面已经说过了新节不是洋节了,那么什么是洋节。首先向对方和在场的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三大节,西方也有三大节。都是哪三大节?中国的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西方的三大节是圣诞,复活,感恩。(估计能说全说对的人不超过半数,那么就说明了我上面的第二点。现在过洋节的情况,让国人的知识体系变得不伦不类。因此,强调本土节日,才是正道。像现在这样盲目的过洋节,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冲淡了本土节日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忘本。)
(然后,继续说下去。)所谓洋节,绝不是那种纪念日。洋节,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要是有传统,有意义,属某一文化体系的传统性节日。所以说,这样看来,我们常过的节日里,可以称得上是洋节的像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中国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我国的基督教徒人数也非常有限,所以像万圣,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对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并没有现实意义。而且,我相信许多人在过万圣节的时候,并不知道圣诞节到底要干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情人节,是哪一天?2.14?中国的七夕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古代男女以互赠扇子表达爱慕之情。母亲节,父亲节是哪一天?5月和6月?重阳节就是中国的父母亲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应该是去看祖父母的。好,就算父母亲不是老人,不能过这样的节日。诸位都非常清楚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父母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愚人节本身就与中国人“人言为信”的基本理念相左,这不是忘本,是什么?

3.经济问题。现在的老外,来中国旅游都开始渐渐知道要避开“五一”“十一”长假,而往往喜欢春节时来中国。为什么?一方面“两一”长假国内游客过多,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正统的节日“春节”正是最有中国魅力的一刻。从这不难看去,作为西方人所有神秘想像之乡的中国,正是中国独立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惯才是最吸引的西方游客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越兴旺,中国的特色经济才可能越兴隆。如果中国真的像现在这样把洋节越过越大,洋味越来越浓的话,那么利用洋节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们是不是
第3个回答  2018-03-07
我觉得不应该过“洋”节,过节就是一种习俗,一个民族的传统,过的不是奢华,不是金钱,现在的人过节就是过的奢华,过的金钱,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难道非拿金钱来发扬么。中国改革开放才多少年啊,现在的例如过圣诞节.2.14比过春节还隆重,我们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需要发扬,在此以一个中华儿女的身份提醒各位国人,该醒悟了!
以上言论,只代表本人意见!
第4个回答  2019-01-02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过洋节无可厚非;而有的人又觉得不该过,认为过洋节忘本;而当我第一次触到这个问题时,我就觉得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凭个人喜好,想过洋节的人就过吧,对洋节没意思的人不过也不要勉强自己啦。忠于本心,才能享受人生嘛。
一直以来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这个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也正因其开放,才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不自信的文化形态,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
世界文明的发展,全球化的加速交流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互相抵制和歧视。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扬长弃短的过程,一些洋节有引人向善的精神,同中国的道德体系有一致性,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补充与完善。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现时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将大有裨益。洋节,给中国带来了人类的另一种文明,它的浪漫诗意和温馨人情,给世人增添了更多的喜气。特别是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与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道德情感不仅毫无冲突,反而特别吻合。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该不该过呢?
我觉得多个节日,即使是洋节,给商人多一个赚钱的机会,给自己多一个放松的理由,给与朋友多一个喝酒的借口,给与家人多在一起温馨的感觉,总会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真的谈不上“该不该”,现在也有很多老外喜欢过春节看耍狮吃饺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端午节与我们一起看龙船比赛,所以有些令人喜爱的洋节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讨论该不该过呢?当然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或者说强化一些精神娱乐的因素,迎合大众,增强民族节日的自豪感。的确,过洋节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安全带来威胁,如果若干年后的中国人只知道洋节,而忘了自己的传统,还需要到美国的唐人街去学习过春节过中秋就贻笑皆非了。这点本土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可不能改变哦。
其实,过什么节,是什么节日名字无所谓,大家只是图个欢乐、放松的机会。不管怎么看待洋节,大家都能找到令自己高兴开心的事由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