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爱心和坚守。
《中国军魂》是电视剧《亮剑》片头曲北京室内男声合唱团演唱歌曲,由李海鹰作曲、作词,发行于2005年9月12日。该曲为抗战胜利60年创作的歌曲。
扩展资料
新闻--中国蓝盔海外诠释中国军魂
8月1日,中国维和军人(蓝盔)迎来共同的节日——“八一”建军节。
这些中国蓝盔在海外面对着恶劣的生存条件以及疾病、暴乱、战火等所有身在和平年代的同龄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6年来,已经失去13名战士,其中包括近两个月来牺牲的3名军人。而更多年轻的中国蓝盔迎向艰险,且行且歌。他们坚守着岗位,诠释着“中国军魂”。
在南苏丹。中国维和士兵驻守的难民营外,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激战不断,重机枪、迫击炮、火箭筒、装甲车、坦克、武装直升机等重火力一起上阵。“我们刚一抬头,便看到炮弹在6号哨位旁边的土坡爆炸,激起非常高的烟尘。
很多子弹往难民营这边打,我们前方两三米处的石头被打得到处乱飞。”班长李东回忆说。但中国维和士兵们坚守了数十个小时的防线岿然不动。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真切地感受到疫病的威胁,这里有埃博拉、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拉沙热等20多种热带传染病。
其中,埃博拉可导致内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达50%至90%。“很多患者都有高热症状,而埃博拉的典型症状就是高热。
我们的二级医院条件有限,无法检测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所以每次接诊病人,就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时刻面临着‘非洲死神’的威胁。”医疗助理员杨涛说。
在黎巴嫩。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扫雷连战士每天跪在地上作业10多个小时,用小铲和毛刷像考古般在地上搜排。
这片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之间的临时边界线“蓝线”地区埋有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地雷,被视作“死亡地带”。最终,经过近4个月艰苦作业,中国士兵成功开辟出一条长200多米、宽3米的安全通道。
在马里。中国维和士兵所在的昂松戈营区是马里稳定团东战区最危险的任务区。1年多时间内发生33起暴恐袭击,造成29人死亡。“我们始终感到战争就在身边,不敢有半点懈怠。”
中国工兵分遣队作战副分队长尹永一说。就在这种恶劣的安全条件下,分遣队复位并重建板房超额完成任务55.6%,加固板房超额完成任务18.3%,拆解、整理彻底损坏板房超额完成任务33.3%。
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医疗队妇产科医生赵玲和翻译惠盼得知布卡武市郊一个村庄30多名妇女被暴徒凌辱后,冒着危险,深入山区实施救援行动。
调查工作结束时,一名叫赛莉夫的受害妇女专门找到赵玲医生,她说,她怀孕7个月了,被暴徒侮辱。
1岁多的儿子也被打死,本来已经对生活绝望,通过治疗得知肚子里的孩子还活着,让她又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谢中国军人给我的帮助。孩子出生后,我一定会告诉他,他还有个‘中国妈妈’”。
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1万余人次。
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道路1.3万余公里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6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20万吨,运输总里程1300余万公里。
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德苏说,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维和人员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素质优良、工作出色、装备精良。
中国维和部队除了忠实履行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外,还给驻在国人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
中国维和军人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用勇敢、爱心和坚守,付出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向世界诠释了新时代的“中国军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蓝盔海外诠释中国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