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啊!?

如题所述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那么大家知道哪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呢?


1、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现在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2、饮桂花酒

入秋后,桂花盛开,在中秋来临之际开始掉落。人们会将桂花拾起,酿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酿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过之后,余香会存留很久。吃过月饼,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腻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实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桂”与“贵”同音,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因此,桂花酒很受人们的欢迎。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平常习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4、观潮

每年中秋时期特别是农历八月十八,浙江杭州、绍兴、余杭等钱塘江附近的人们都有观潮的习俗。钱江涌潮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观潮胜地,其壮观景色只有巴西的亚马孙河可与之媲美。诗人苏轼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名句。

中秋节时期,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新仓、黄湾等地沿岸长堤,八方宾客云集,人声鼎沸,多个观潮点的人数合计在数十万人之上。潮水来时,势如万马奔腾,呼啸而至,潮头最高接近3米,遇到河床阻力翻起的浪头可达10米以上,可谓是非常壮观了。

5、吃糍粑

中秋吃糍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过中秋看成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日,有"小年"之称。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结成团,预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甜,预示着生活甜蜜幸福;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代表来年丰收越大;享用圆圆的糍粑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6
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