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中医学指导思想
中医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整体认识的方法。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藏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即脏腑。
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二,其一是化生储藏精气;其二为藏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1)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
(2)肺的生理功能: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又因肺叶娇嫩易被邪侵,又称“娇脏”。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朝百脉,主治节。
(3)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传输其精微物质,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主统血,脾能统摄、控制血液,是指运行于脉内。
(4)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主藏血,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肾藏有“先天之精”被称为“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对精气有封藏作用,主生长生殖对组织有着滋养濡润和温煦推动作用。肾主水维持体内津液代谢。肾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胆:储藏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主决断,具有对事物判断决定的机能,又属奇恒之腑。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为水谷之海,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故又称:小肠主液。
大肠: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故又称:大肠主津。
膀胱:主要功能为储尿和排尿。
三焦:有“孤府”之称,主持运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为元气水液运行的通路。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中空,似六腑但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功能似脏,“以藏为主”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其中脑为元神之府。
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六淫 性质及致病特点
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风邪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邪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
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黏滞 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燥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火邪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易发肿疡
疫疠邪 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中药斗谱的编排原则
原则1:常用药物应放在斗架的中上层、便于调剂操作。如黄芪、党参与甘草。
原则2:按饮片质地轻重排序。质地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应放在斗架的高层,如月季花、白梅花与佛手花;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药物和易于造成污染的药物(如炭药),多放在斗架的较下层。前者如磁石、赭石与紫石英,后者如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质地松泡旦用量较大的药物,多放在斗架最低层的大药斗内,如芦根与茅根。
原则3:按饮片药用部位或功效排列。
原则4:将同一处方中经常一起配伍应用的,如“相须”、“相使”配伍的饮片、处方常用的“药对”药物可同放于一个斗中。如麻黄、桂枝;酸枣仁、远志。
医学、本草典籍
典籍 成就
《黄帝内经》 又称《内经》。是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也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
《温疫论》 明·吴又可撰于公元1642年,本书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在温病温疫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面突破了《伤寒论》的原有框架,创立了辨治温疫温病的新理论,对后世温病医家有很大启发和影响。
《神农本草经》 本书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影响,为我国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重修政和本草》。全书30卷该书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广为流传。
毒性中药的用量
名称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砒石(红砒,白砒)* 内服0.002~0.004g,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散、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毒性大,用时宜慎;不宜与水银同用;体虚及孕妇忌服
斑蝥 内服,0.03~0.06g,多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生马钱子 内服,0.3~0.6g,炮制后入丸散 不宜生用;不宜多服久服孕妇禁用
蟾酥 0.015~0.0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中成药贮藏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及常见剂型:
剂型 因素 常见剂型
虫蛀 虫蛀与原料药的性质及在生产、运输、贮存中受到污染等因素有关,一旦遇到适宜的气候环境就会发生。 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等
霉变 易霉变的常见剂型有蜜丸、膏滋、片剂等
酸败 易发生酸败的剂型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挥发 是指在高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乙醇的散失。 芳香水剂、酊剂等
沉淀 是液体制剂的一种常见变质现象。中成药的液体制剂,在温度和pH的影响下易发生沉淀。 药酒、口服液、针剂等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传统养护技术
方法 分类及药材实例
除湿养护 通风法
吸湿防潮法
密闭(密封)养护法 容器密封贮藏法
罩帐密封贮藏法
库房密封贮藏法
低温养护法 一般蛀虫在环境温度8℃ - lO℃停止活动,在-4℃~-8℃进入冬眠状态,温度低于- 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采用低温(2℃~lO℃)贮存饮片,就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有些贵重中药也多采用低温养护。
高温养护法 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40℃,蛀虫就停止发育、繁殖,当湿度高于50℃时,蛀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但必须注意的是,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饮片的质量。
对抗贮存法 也称异性对抗驱虫养护,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物,如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等。还可采用与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密封同贮,如山苍子油、花椒、樟脑、大蒜、白酒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题纵览与全真模拟系列丛书》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9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等七个分册,每分册习题前附该科目的考试大纲、相应的考前练习题厦答案。
如何获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顺利通过考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一本有效的参考书,而本教材的编写目的正是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全面复习教材和反复阅读考试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及重点、难点问题,达到快速、高效的复习效果。

第2个回答  2018-06-21
中医学基础,辨证论治、民族药(藏药、蒙药…)、中药调剂、中药保存养护、中药应用、中药不良反应……
第3个回答  2018-08-04
报考执业中药师考试的科目
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为中药学类考试科目。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为中药学、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可以上载上学吧的执业药师题库了解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4个回答  2019-01-21
考试内容:
《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专业知识一》《专业知识二》4个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卷面分值比例为6:4;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部分与中药化学部分卷面分值比例为6:4;
考试题型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共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例1:既祛风通络,又凉血消肿的药是
A.海风藤
B.雷公藤
C.络石藤
D.青风藤
E.鸡血藤
答案:AB●DE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B型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共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考生只须为每道试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例1:A.杀虫消积
B.杀虫疗癣
C.杀虫活血
D.杀虫止血
E.杀虫涩肠
1.槟榔的功效是 A●CDE
2.使君子的功效是答案:●BCDE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例1:既善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的药是
A.连翘
B.金银花
C.牛蒡子
D.败酱草
E.黄菊花
答案:●●●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