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

如题所述

引导学生运用旧知探索新知,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中,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好处多多。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呢?
  一、从教材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材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师就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深入地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表述、教例作用、联系安排。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活化教材,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趋合理。为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要从两个方面研究,一是了解新知识与已学知识间存在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那里,及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二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特征等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
  二、设问题引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教学的枢纽。”没有问题学习无从谈起,教学无法进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创设出某种问题,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研究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建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问题的创设要灵活,要有利于让学生去探索、思索、欲罢不能;问题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肯动脑筋来自圆其说。
  三、以同化为本
  学生的新的数学知识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知识前衔后接的严密系统性,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先知,“时刻准备着”去同化和接受新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对即将教学的新知识施以积极的影响,为新知的接受创设同化点,让学生运用已形成的学习策略更顺利地学习新的知识。
  四、用联想为法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联想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最重要的方法。用联想可以引出新知就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旧知)去联想与之相关的要学习的知识(新知)。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旧知,然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联想,从联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用联想也可用于探索新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已有的知识常常成为某一新知识的原型和依据,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与之相关的新知识,学生就能轻松而又系统地获取新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运用好“联想”这一心理现象去诱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新的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从教材入手,设问题引导,以同化为本,用联想为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从“已教”为主变为“已学”为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