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是否有优劣之分?从战略管理管理角度如何分析

如题所述

有优劣之分。
一、企业专业化经营的战略分析

企业经营专业化成长以称为集中化战略,是指企业将全部资源集中使用于最能代表自身优势的某一技术、某一市场或某种产品上的一种战略。专业化的战略既是各企业生产逐渐分离而形成许多独立企业的过程,也是同类产品由分散生产趋向集中生产的过程。没有专业分解,就没有同类专业的集中。但只有分解,没有同类生产的集中,就不能实现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 经营集中化所强调的核心问题是生产过程的协同效应。而协同效应是指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生产的整体效应,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方面、产品销售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协同作用。一是生产技术方面的共有效应,即在原材料、零部件、设计与开发、机器与设备、工艺、工程技术人员的利用上具有整体性,从而能减少投资,节约开发和生产成本,提高技术、生产水平。二是市场方面的共有效应,即在销售渠道、顾客、促销、产品销售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老产品能为新产品引路走进市场,新产品又能为老产品开拓市场,老市场能为新市场提供示范,新产品又能为老产品扩大范围,从而能减少营销费用,增加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市场的开拓。第三,管理方面的共有效应,即在管理的内涵、风格、标准、方法、手段等方面比较一致,从而节约管理人员熟悉新产品、新业务、新市场、新技术、新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管理效率。集中化战略是企业最为普遍采用的战略,也往往是企业刚刚建立时首选的战略。其所以能普遍采用或为企业首选,就在于集中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增长期主要业务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培养用户对本企业的好感;同时集中化战略有利于企业不断地扩大产品线,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因而能不断地扩大经营的地域范围。 虽然集中专业化经营与协作无疑是现代企业先进的组织形式,但集中化战略的实施不是没有前提条件的,即是说,就目前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慎重考虑以下条件:第一,当市场需求具有较大规模时,才易于选用集中化专业化战略,因为市场需求是制约专业化协作发慌的根本原因;第二,只有生产技术特点适合于专业化经营,才能选用集中化专业化战略,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生产技术特点不同,所采取的专业化形式和发展水平也就不同;第三,只有适合于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的企业,才适合选用集中化、专业化战略,因为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是制约企业标准化协作的重要条件。标准化不仅可以加速新产品设计,发展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方便使用和维修,减少备件条件,而且可以合理简化品种,扩大零部件的通用范围,增加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程度。因此专业化生产必须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销售。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
多角化或者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行业产品的市场经营战略,也可以表述为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
(一)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多元化最明显的优点是有些重要资源能实现共享,如销售网络,科研开发能力等,这是国内外理论界、企业界一致赞同的观点,世界500强的很多企业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才成功地跻身于这一行列的;多元化的另一个优势便是分散风险,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的投资不可能完全正确,多元化经营变为分散风险创造了条件。这也就是当企业专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优势:
1.品牌优势拓展。“海尔”的多元化扩张,便是以其品牌优势扩张开道的。
2.管理优势拓展。大家知道,兼并的成功,主要不在“买下”目标公司的行为上,而在买下之后能否强化起来。可口可乐的成功在于古斯坦当总裁时,在总公司下设下属公司,总公司只向下属公司高价卖出可口可乐原浆,由下属公司与瓶装商去打交道,由此使可口可乐面向集团化的公司组织管理体制,并构成可口可乐的优越“管理模块”,这是该公司核心竞争力机制进一步优化的重要一步。 3.策略优势拓展。从专业化到多元化的战略转型及其由此而引出的核心竞争力机制的优化、实力的增强,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种优势拓展表现为一种大战略主导下的优越的策略推进。
(二)多元化经营的客观条件
企业是否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作为契机的: 1.多元化经营的前提,一是企业主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都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二是新进入的领域必有优势所在,也就是说有其核心竞争力优势。两者缺一不可。
2.企业在自己的强项方面站稳了脚跟,尔后才可涉足其它领域,但实行多元化应围绕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实行相关多元化,而不是无关多元化。虽然说实行无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也有成功的范例,那只能当作个案,这是和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及政策有关的,而且这种盲目多元化存在很大风险,企业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 (三)多元化经营所面临的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具体发展阶段和行业背景下的一种选择:或是加速成长、培育新的增长点;或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本身并不存在弊端。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失败了呢?下面来分析一下多元化经营面临五种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原来经营的产业资金方面受到削弱,同时管理层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2.市场整体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这一种观点有时是很片面的,在宏观力量的冲击之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源分散有时会加大风险。
3.行业进入风险。行业进入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入”过程。企业在进入新产业之后还必须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去学习这个行业并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态势是不断变化的,竞争者的策略也是一个未知数,企业必须相应地不断调整自己经营策略。 4.行业退出风险。企业在多元化投资前往往很少考虑到退出的问题。然而,如果企业深陷一个错误的投资项目却无法做到全身而退,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全军覆没。一个设计良好的经营退出渠道能有效地降低多元化经营风险。
5.内部经营整合风险。新投资的产业会通过财务流、物流、决策流、人事流给企业以及企业的既有产业经营带来全面的影响。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不同的市场模式,因而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不同的要求。

“专业化”经营尽管确实有时会面临风险,但它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特长突出,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能准确把握顾客需求的变化。同时,不能把“多元化”经营的优点绝对化。从国外市场营销的实践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符合规律的、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常常不能抵御市场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2
有不同,但是具有更多的相同点。很多企业发展一般都是从专业化开始,等到发展壮大有条件之后,在进行多元化发展,称为集团式企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