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发矫诏讨伐董卓

方法

“三岁看七岁,七岁看一生。”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人的德行真如这两句俗谚所讲难以改变吗?曹操生下来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奸雄吗?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这一点大概不会有人存异议。然而,若说曹操从一开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奸雄,这却是一个伪命题,是个不折不扣的虚假判断。《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刻画曹操的形象时,用笔并非简单的一边倒,而是尊重人的性格发展的轨迹,客观描述曹操性格形成的过程。

读曹操发矫诏聚诸侯伐董卓的故事,他给人的印象是:这人是个大英雄,他对汉室的忠勇在各镇诸侯中称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第一,忠于汉室,匡扶社稷,是曹操当时真实的思想。董卓入洛阳后,废少帝立献帝,贵为丞相,权倾朝廷。曹操与董卓接近,得其信任,若为求官求财,可说是近水楼台。但他却自告奋勇行刺董卓,决心为汉室除奸。行刺事败后,曹操逃至陈留与父亲相逢。对一般人而言,这次逃亡有幸不死,也许会从此隐匿乡野过富裕人的生活终其一生。可曹操偏偏惦念着“董卓专权,欺君害民”,一心要竖起“忠义”的大旗,“力扶汉室”。凭曹操当时的名望,无一兵一卒的实力,和逃避董卓追杀的处境,以为曹操心怀其奸,一心想着要起兵夺汉室江山,取而代之掌控天下,是无论如何也站不住脚的谬论。

应该说,此时的曹操,年纪尚轻,身为汉臣,对董卓窃权乱政气不平、心痛恨,有着正统和忠义的情怀,是诚心实意愿为灭董兴汉尽力。

第二,他毁家纾难,散家资招募义兵,敢于白手起事。曹操刺董卓未成逃亡至陈留,他一心想做的事就是兴兵讨伐董卓。而此时,曹操却是光杆司令一个,只身一人与父亲相会。赤手空拳,怎样举为汉室除暴的大事呢?他劝父亲不惜家产,散财招募义兵;又“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以“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说动卫弘以家资相助。他树起一面“忠义”的招兵白旗,很快就像雨水落地一样汇集众多士兵和英雄豪杰,四方人士争相送粮助物。

孤零零一人而快速起兵讨伐董卓,这在十八路诸侯中是唯一的,令人惊诧,令人赞叹。对汉室之忠、为事之勇、谋事之智,使曹操的大英雄本色初显峥嵘。

第三,曹操是首倡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人。董卓入洛阳专权,各路诸侯作壁上观,无一人发话起事。曹操是串联诸侯讨伐董卓的第一人。他逃至陈留,不是隐匿避祸,而是“发矫诏,驰报各道”。他作檄文传达各地,声讨董卓罪行,发出“大集义兵,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扶持汉室”的号召。在举国激愤在胸的背景下,勇敢地振臂一呼,就能鼓动全国,掀起波涛,而这第一人,则需要无比的智慧、勇气和非凡的胆识。曹操无势、无权、力量孱弱,他果断地发“矫诏”,第一个站出来,掀起全国抗击董卓的政治舆论,汇集全国讨伐董卓的军事力量,让汉室以正统的地位屹立,其作用和功绩是空前的。

第四,为了讨伐董卓的目标,他谦恭谨慎,诚心竭力,不怀私心。此时的曹操,有克己奉公之心。诸侯起兵而来,安营扎寨连接二百余里,曹操宰牛杀马,热情接待。为统一行动、便利指挥,曹操力推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为团结一致,更好地协同作战,曹操早早就提醒各路人马,“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为使勇武之人奋力战斗,勇立战功,曹操不看出身和职位,为马弓手关羽出战温酒饯行。袁绍、袁术重名爵轻视刘备三人,曹操坚持立功者赏,不计贵贱。他既以勿误“大事”规劝袁术,又暗暗派人带酒肉奖励、安抚刘关张。

为了除暴兴汉的目标,曹操任劳任怨,能屈能伸,充分展示了他的忠心和手腕。

第五,曹操追讨董卓不顾众寡悬殊,勇敢无畏无人敢比。董卓不敌诸侯攻势,弃洛阳挟持献帝迁往长安。各路军马本该乘胜追击,而袁绍等众却各怀异心,以军兵疲困为借口不愿前进。曹操劝告不成,大骂诸侯:“竖子不足与谋。”毅然率领所部一万余众,披星戴月追赶董卓。

曹操仅一万余人马,董卓有十数万之众,然而,曹操所考虑的则是:董卓焚烧宫室,劫持皇帝,是不忠不仁之举,是无道之师,只要奋力追杀,董卓无助只有失败一条死路。因此,他不顾自身安危,不担心所率兵力薄弱,一心要消灭董卓。结局虽是无功而返,损兵折将,自己险丧性命。尽管可说曹操是血气方刚,谋事不细;曹操不知己知彼,盲动轻率;但是,曹操剿贼的心志,勇敢的精神却无人可以睥睨。因此,当曹操返回,袁绍邀集众人备酒为曹操解闷,曹操叹息聚众起兵的“兴大义”之志,慨叹流产的诸侯协作、各据关隘灭董卓之策,以诸侯迟疑不战、令天下人失望为耻,袁绍等众只能无言以对。

曹操孤军追董卓这一情节,后来者欣赏到的,是一个无所畏惧、心无旁骛、赤胆忠心的曹操,这是令所有诸侯都羞愧的英雄。

由此我联想到,曹操本有一颗忠心,曹操本有一身豪爽气,但复杂的社会环境,形形色色的各路政治人物,把曹操一步一步地逼向了另一面。

有人以“王莽谦恭未篡时”来比拟曹操,这个曹操就不是真实的曹操。当初的曹操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转变,朝廷懦弱,诸侯们各存异心是其转变的根本原因。

以后来的结果去推断初始的行为,以人物的归宿去臆测初始的性情,戴着有色眼镜判定人和事,凡此种种,怎能不看走眼、怎能看到真实?细节构成世界,任何时候的任何细节都不允忽视,除非——你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因为暗杀董卓失败,被董卓通缉,所以曹操就已董卓乱政的名义讨乏他,没想到一呼百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01
矫诏,即假传诏令,就是为了得到天下群雄支持,彼时天子在董卓控制之下,只有发矫诏才有威力,此时曹操被全国通缉,已是董卓头号敌人。
第3个回答  2012-01-30
因为暗杀董卓失败了 还被董卓追 并且这样也可以树立自己的忠臣形象 让天下武将崇拜他 来投靠他
第4个回答  2012-01-30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 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