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迹的动物有哪些

如题所述

白鳍豚(痛心) 新疆虎 1.Chinese Rhino中国犀牛 1922年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它们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中国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它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它们虽是身体庞大,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左右。 中国原来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它们本该无忧无虑地永远生活在中国南部,可是它们头上的珍贵犀牛角成了它们灭绝的主要因素。 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们还残忍的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造物主赐予犀牛是上乘重要,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只有有权,有财的人才能享用。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自己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他们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 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公元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 …… 公元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捕杀 …… 公元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 …… 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 公元1922年之后,没人在中国在看到任何一种犀牛。 现状: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又称大独角犀,有一个鼻角,身上的皮肤似甲胄,体型较大,是仅次于白犀的大型犀牛。印度犀现分布于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等地,虽然数量不多,仅千余头,但仍是目前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 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又称小独角犀,外形和印度犀很接近,但是体型略小,仅雄性有角。爪哇犀原分布于东南亚广大地区,现在仅存于爪哇岛极西部和越南一处森林中,总数不过几十头,且无人工饲养,是现存最珍贵的动物之一。 苏门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现存体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和爪哇犀一样原分布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现在分布较零星,但尚比爪哇犀分布广泛,数量也略多,现存数百头。 2.Chinese Douc Langur海南白臀叶猴 1893年 白臀叶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它又叫黄面叶猴,海南叶猴,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白臀叶猴体长约0.61~0.76 m,尾长约0.56~0.76 m,重10 kg左右。白臀叶猴的体色绚丽多彩,它除了黄面之外,臀部,肛门及尾巴均是白色,面颊有一圈白须毛,眼睛为深褐色,周围有黑圈。颈部有白色和栗色的条纹,下颌有红褐色的簇状毛,手和足均为黑色,体毛大部分是灰黑色。 白臀叶猴主要栖息在热带森林,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并常在树林冠层活动,几乎不下地,也不喝水,主要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他们善于跳跃,且动作优雅,跳跃中前臂伸过头顶,后肢先着地,一纵可达6米远。白臀叶猴是群居而生,每个群体为一雄或几雄多雌。每个群体约10只,有时也可见若干小家族临时聚集起来的大群。在群体中常可见到雌性为雄性理毛,这种行为对联络个体间的感情,维系群体成员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臀叶猴成熟年龄较晚,繁殖率也低。雄性5岁才性成熟,雌性为4岁,每次只产一仔。 中国的海南岛地域狭小,那里的白臀叶猴行动诡秘,且数量一直不是很多,因此,很长时间以来,白臀叶猴一直不为人们所知,直到1893年12月20日,德国德累斯顿自然博物馆的一个人才第一次记述了海南岛有白臀叶猴的存在。这一次的记述也成了最后的一次,因为从那以后至今已过100年,还未见到过第二只。近几十年,我国动物学家们也在海南岛进行过多次资源普查,可惜的是,再也没有发现过白臀叶猴的踪影。所以有人怀疑在中国它们早已灭绝了。 3.Chinese Turkestan Tiger新疆虎1916年 新疆虎是我国虎种的五个亚种之一。和它的“表亲”孟加拉虎相比,新疆虎体型较小,带细条纹,毛色偏淡。体长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斤,它被认为是世界上荒漠地区惟一的虎种。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于1916年正式定名的。 有记述说,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但使人疑惑的是,迄今谁也没有真正见过或捕捉到它,也很少有它活动的消息而今,从全国各地赶赴新疆的探险者或是科学家,都抱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找到新疆虎,为它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在这里自由的繁衍生息。 参加搜寻工作的专业人士随身携带着小型的摄像机,如果他们能够找到新疆虎并将它们的行动拍摄下来,就能够获得百万人民币的高额奖金,搜寻行动的奖金由新疆省探险旅游公司提供 。 然而,科学家们对搜寻工作是否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表示怀疑。整个新疆地区,只有5%的地区适合人畜居住,而新疆虎和人的生活环境基本相似。 还有中国的华南虎&东北虎现状也很令人担忧,也许某一天它们也将离开这个世界。 4.Pere David Deer麋鹿1900年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 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最后仅剩18头,被养在英国乌邦寺,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1985年回归到北京南海子,这是麋鹿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1865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这里也是原元、明、清皇家猎苑故地。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麋鹿,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当初欧洲来的盗猎者一百多年后竟然也成为了一直物种的挽救者,奇哉! 5.Przewalaski’s Horse普氏野马1947年 普氏野马是新疆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普氏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它的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准葛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而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在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过1只,当时送到乌克兰动物园饲养,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 6.Taiwan Cloud Leopard台湾云豹1972年 台湾云豹比金钱豹小很多,一般体长0.8-1.2米,尾0.7-0.9米,重约20公斤,它身上的花纹非常明显,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黄色,头部和四肢有黑色斑点和条纹.身体两侧有大片云块状斑纹,非常漂亮.台湾云豹属于夜行性树栖动物.它白天躲在树上睡觉或隐身于枝叶间,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很少在地上行走.台湾云豹是爬树能手,爬树时,它那又长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纹在树上是很好的保护色.台湾云豹生性胆小,怯懦怕人,因为在野外很难见到.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自私地发现云豹的毛皮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当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此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许多最终被饿死了,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 由于大量捕杀等原因,台湾云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尽管台湾地区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对云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屡屡盗捕云豹.到了60年代后期,有专家统计台湾野生云豹不足十只了.可是那些不法分子仍继续捕杀云豹.1972年最后一个台湾云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之下.遗憾的是,从此人们只能在图片中欣赏美丽的台湾云豹了.台湾云豹永远离开了我们. 7.Saiga Antelope赛加羚羊1950年 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又得名“高鼻羚羊”。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体毛浓密棕黄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带白色,冬毛灰白色。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在前苏联南部、蒙古以及我国新疆北部的准葛尔盆地,曾广泛分布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食物以草和灌丛为主。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但时间不长。孕期6个多月,每胎1~2仔。1岁半性成熟。寿命10~12年。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8.直隶猕猴 1980年代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北纬40度40分的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隶猕猴是187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鉴别命名的。雾灵山地区曾因是皇家的风水地,长期禁伐禁猎,许多物种得以保存。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大肆砍伐,使猕猴越来越少,终于没有熬过80年代,灭绝于雾灵山。猕猴分布北限从此有名无实。 9.豚鹿 1960左右 豚鹿是一种热带小型鹿,产地主要为印度、缅甸、泰国。但我国曾经也有少量野生种生存在云南西部的耿马县和西盟县。 成年豚鹿体长 100厘米左右,肩高60—70厘米,体重约50千克左右。雄性豚鹿头上有一对角,角的形状呈细长的三叉状,雌性豚鹿无角。它们的体毛为漂亮的褐红色,身上有白色斑纹,背部的斑纹更为明显些。豚鹿的腿比较短,身体粗壮,因而体型显得矮胖,不如梅花鹿般修长,这也是被称之为“豚”鹿的原因。豚鹿腿短跑不快,行动时喜欢低着头,所以动作又不及梅花鹿般敏捷。豚鹿喜欢单独活动,偶尔有两三头聚在一起,但从来不集结成大群。白天,它们躲入树林草丛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 我国一直到了1959年—1960年才查明国内有少量的野生豚鹿生存。但是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和野生动物种群保护意识的淡薄使本来对生存条件要求并不高的野生豚鹿在中国很快地没了踪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 野生豚鹿在中国的灭绝时间在1960年以后。 10.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亦名小齿狸、小齿椰子猫。为食肉目灵猫科动物,体长40厘米至50厘米,体重1.5公斤至2公斤,尾长超过体长,面部正中有白纹,体黄褐,背有3条纵暗纹。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藏身于热带沟谷雨林及林缘灌丛中。夜间及晨昏活动,以小鼠、两栖爬行类及昆虫为食。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两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云南是小齿灵猫分布的最北限,灭绝原因是开垦森林,种植橡胶,破坏动物原生生境所致。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dafba010007am.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7

白臀叶猴,体色绚丽多彩,分布中国跟东南亚地区,中国地区的白臀叶猴1882年以来就已经绝迹了。

台湾云豹,中国台湾独有的物种,由于人类的影响,很多学者已经认为这一物种灭绝了。

新疆虎,也叫罗布泊虎,20世纪初已经灭绝,但后来也有人称发现过这一物种。

中国犀牛,早在宋朝时期在我国就有关于犀牛的记载,1922年中国地区的犀牛已经彻底绝迹消失了。

中国豚鹿,这一物种在中国地区消失多年,1960年后便再无野生豚鹿的记载,直到近50年后的2007年人类才在野外发现了一只幼崽。

第2个回答  2015-09-12
主要有:白鳍豚,新疆虎 ,中国犀牛,海南白臀叶猴,麋鹿,普氏野马,台湾云豹,赛加羚羊,直隶猕猴,豚鹿,白头鹳,高鼻羚羊等等。
新疆虎(1916年灭绝) 原产罗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见于罗布泊、库尔勒。瑞典探险家斯文在其《罗布泊探险》一书中对当地人描述虎的遗骸被蚁类吞噬的情景进行了记述。
普氏野马(20世纪60年代灭绝)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将其定名为普氏野马。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但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高鼻羚羊(20世纪60年代灭绝)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
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台湾云豹,又名龟文豹。上个世纪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的砍伐,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宝岛不再有豹。
直隶猕猴(20世纪80年代灭绝)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砍伐,直隶猕猴灭绝于雾灵山。
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 白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
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 豚鹿,我国仅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调查时仅仅发现了屈指可数的几只,上世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