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志愿怎么检索?

如题所述

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备考。毕竟,大多数的人只有一次填报机会,而一份发挥考生特长,使分数物尽其用的志愿规划背后需要长久的准备。此文整理2020年志愿填报重点,供2021届家长和考生参考。
一、理清志愿填报的思路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既要从现实依据出发,又要参考历史数据。现实依据主要包括:高考总分、考生位次和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等;历史数据主要包括:近三年的院校投档分数线及相应名次、各专业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及相应名次等。
在现实依据和历史数据的共同框架下,考生基本可以理清志愿填报的总体思路。
01
院校平行、专业平行
传统高考实行“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学校+专业”志愿考生可填报不超过5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可填报不超过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考生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专业调剂”,也就是投档后将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志愿。
新高考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或“专业+院校组志愿”。目前已公布相关政策的省份中,浙江、山东等省份采用“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方式;上海、北京等省市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志愿数量上,多个志愿或志愿组既赋予考生更大选择权,也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02
考生名次、考生位次
传统高考对所有考生分科类、分批次按照总分进行排序,每个考生都取得一个“名次号”。新高考实施后,普通类考生不分文理、不分批次、按照必考+选考的总分进行排序,每个考生取得一个“位次号”。考生的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等高低依次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是,位次号是在不分文理、不分批次、分段填报志愿、分段投档录取等规则基础上形成的,位次号不能等同于名次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和对比。当然,高校历年录取最低分、平均分所对应的名次号,仍可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大致的定位参考。
03
分数导向、兴趣导向
填报志愿时,考生应从自身特质出发,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专业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考生与家长大多抱着“一分都不能浪费”的想法,更多地以分数为导向选择院校和专业。家长往往基于生怕分数被浪费的心理,严重忽略甚至无视考生的自身特质,扎堆报考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做出看似没毛病、实则非理性的志愿决策。
新高考背景下,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有必要全面地认识影响个人发展的所有要素,包括身心状况、性格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