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目标

如题所述

到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实现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的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工作有序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到2020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等问题。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将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和改革创新。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构建长效体制机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三地与铁总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编制了城际铁路网规划。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打通了多条高速公路及一批省内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在产业对接协作方面,北京企业在天津和河北的投资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均有所增长。在生态方面,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任务,北京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6%,河北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5%。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方面,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12300件。市行政副中心定位为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服务,控制人口规模不超过200万,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做到职住平衡。依法管理城市,确保市行政副中心不出现新的大城市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